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正式批复,同意将苏州列为“国家发展改革委城乡发展一体化综合改革试点”。这是我市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率先科学发展的重要契机。
根据《苏州市城乡发展一体化综合改革试点总体方案》的建设目标,到2015年,苏州将按照1个中心城市,4个副中心城市、50个镇,以及1500个左右规划保留村庄的要求,形成布局合理、层级分明、职能明确、特色鲜明的镇村体系和城乡空间格局,实现城镇化率超过75%。
到2020年,苏州将形成城乡一体化改革发展的制度体系和城镇化健康发展的体制机制;实现城镇化率超过85%,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4万元,城乡居民收入比控制在1.9:1之内,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达到95%,城乡发展一体化基本实现。
目前,苏州正从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增强农村发展活力、城乡社保制度一体化、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统筹城乡规划、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等方面全力推进。本报从今天起,对城乡一体化的苏州实践与创新具体做法进行系列报道。
失了地却不失业,补偿金还能不断增收,各种能力的人都有施展自己才能的平台……在苏州工业园区唯亭街道,这里的农民几乎100%失掉土地,即便如此,全镇户籍居民中,实际劳动力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拥有创业、物业及投资性收入的户籍家庭占总户数近80%。唯亭农民多年来憧憬的现代化城市生活,正在他们脚下这片熟悉的土地上逐步成为现实。
唯亭46家富民组织成农民可靠的“取款机”
和绝大多数失地动迁农民一样,唯亭百姓面临着同样的幸福和烦恼:幸福的是,在农村动迁安置中,动迁农民都能获得一定的补偿收入;烦恼的是,由于农民个人能力有限,多数人没能力,更担不起风险,动迁补偿资产很难发挥最大的增收效应。
为破解这对矛盾,唯亭加快构建独具特色的富民合作组织平台,在2012年推动18个社区完成股份制改造,并积极组建各类富民合作组织,努力为居民资金保值增值开辟一条安全可靠的投资渠道,在苏州全市范围内率先进行了探索。
2004年,唯亭镇富民合作社成为苏州市第一个镇级富民合作社,至2012年已参股股民4000多户、吸纳股金1.6亿元,建成各类富民载体22万平方米,成为苏州市单个规模最大的富民合作组织;2011年,唯亭镇新娄社区合作社成为苏州市第一个通过市场招拍挂获得土地建设富民载体的社区富民合作组织。
随着苏州及园区的经济转型升级不断深入推进,原来单个的社区富民公司、专业合作社普遍遇到了问题。如何突破原有富民组织规模小且分散、各社区发展不均衡的“小打小闹”局面,逐渐形成一批带动能力更强、辐射范围更广、富民效应更好的龙头项目和产业实体,从而实现富民组织和富民产业可持续发展,不断增加居民财产投资性收入,让百姓“钱袋子”鼓起来?
在这样的背景下,富民集团应运而生。2012年初,唯亭镇对全镇富民产业和富民组织进行了大规模优化重组,由全镇14个社区股份合作社、18个社区富民投资公司、镇集体资产经营公司、唯唯亭亭阳澄湖大闸蟹专业合作社共34个单位,共同出资成立园区第一家规模型的富民实体——唯亭富民集团,总注册资本19亿元,成为当时苏州市总体规模最大的富民发展实体。
2012年12月底,苏州工业园区宣布,撤消唯亭镇设唯亭街道。唯亭街道作为工业园区的农业重地,在这一年多来,把工作重点放在农民专业合作社上,得到了长足发展。
“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农村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发展态势较好,对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引领农民进入国内外市场,构建和谐农村具有重要作用。”唯亭街道相关负责人曹则夏说。
分配以“股”为基础将健全完善富民长效机制
从唯亭镇,到如今的唯亭街道,这些在居民长效增收机制上的探索,只是苏州在深化“三大合作”改革中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苏州面对率先发展遇到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积极开展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改革实践,取得很大的成绩。其中,以“三大合作”为代表的新型农民合作组织作为农民集体致富和整体迁移身份的载体,正在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
所谓“三大合作”,是指在农村集体资产、农村承包土地、农村生产经营等方面,通过合作或股份合作的形式,发展新型股份合作经济组织,促进富民强村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的统称,其改革成果主要包括社区股份合作社、土地股份合作社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三种基本类型。
据悉,截至2013年3月,苏州已成立新型股份合作经济组织3654家,其中社区股份合作社1243家,土地股份合作社71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235家,富民合作社339家,劳务合作社125家。
根据《苏州市城乡发展一体化综合改革试点总体方案》的主要任务,接下来,苏州将继续深化“三大合作”改革。在丰富“苏南模式”内涵的同时,创新“强村富民”路径,大力发展以农村社区股份合作社、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体的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以建设富民载体、增加财产投资性收入为重点,充分挖掘家庭经营性收入增长潜力,巩固完善政策性收入,稳定提高工资性收入,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探索共同富裕的路径。
方案要求推进股权制度改革,深化以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股权为重点的产权制度改革,推进集体资产折股量化到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允许股权继承、内部转让。此外,方案提出要鼓励农民增量扩股,现金参股,有效增加农民财产投资性收入。完善收入分配机制,提高股份分红水平,构筑农民与集体经济更为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
苏州市委农办石小泉表示,无论是专业合作、社区股份合作、还是土地股份合作,其分配都是以“股”为基础,方式上灵活多样,有按土地要素分配、有按资金股份分配、有按劳动量分配,也有按贡献进行分配,充分体现了分配的多样性和合理性,使合作组织成员各得其所,共同致富。目前,苏州农民收入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财产性收入已经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
编辑:ZHONG 责任编辑:杨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