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基础在思想认识,关键在资源配置,难点在师资流动。教育乃百年大计,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是教育界一直以来面临的重大课题,而梁平县近年来不断探索改革,将均衡教育发展的重难点问题处理得有条不紊。
近年来,梁平县通过充实教师队伍和改造薄弱学校,镇乡中心小学、完小已初步完成了学科教师和教学设施的配备。截至今年7月,梁平县共有义务教育学校88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近8万人,在职教职工6361人。该县也先后被重庆市教委确定为“素质教育实验县”、“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实验县”、“农村电化教育综合实验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县”。
成绩固然可喜,但处于教育末端的村小,师资薄弱、设备落后,仍然制约了农村教育的整体发展,城乡教育发展的均衡水平仍然有待提高。通过对教学模式改革的不断深入探究,梁平县的教育改革理念正在广泛推进,那一个个学生脸上笑颜如花,正是对这场教育之战的最好诠释。
“梁平的均衡教育探索在全国都具有典型意义,特别是师资较为薄弱的山区,更具指导意义。”也难怪,重庆市教委主任周旭一提到梁平县的均衡教育便赞赏不已。
改革:组团办学搭建教育均衡化发展平台
梁平县教委主任周刚说:“针对梁平县的发展趋势以及全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发展这一大背景,梁平县教委采取了‘强弱联合、组团办学’模式,为老百姓提供更多优质教育,进而化解‘择校’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梁平县在均衡教育改革领域,除了探索组团办学的模式,针对作用日益凸显的学前教育,也在不断深化改革。梁平县从三个方面出发,即明确农村幼儿园责任、加大农村幼儿园投入、规范农村幼儿园招生秩序,以农村学前教育规范化建设为支点,实现了农村学前教育的跨越式发展,目前,学前一年受教育率达92%,普惠性幼儿园所占比例达93%,初步形成了“广覆盖、保基本、多形式、有质量”的农村学前教育服务体系。
共享:“走教”模式拉近城乡教育差距
“城乡教育发展的不均衡,关键是师资的不均衡。‘走教’弥补了村小教师短缺、设施设备不足的短板,是均衡城乡教育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我们也会持续发展这项措施,让村小的孩子也能和城镇的孩子享受一样的优质教育。”梁平县教委主任周刚如是说。
梁平县袁驿镇响滩完小美术教师彭小华说:“刚到村校给孩子们上美术课时,学生什么都没准备,没有画板、美术用纸,甚至连支水彩笔也没有,学校除了几本美术书,一点美术教学设备也没有,我只好就地取材,教学生捏泥人、在作业本上画泥人。没想到这些农村孩子对美术的兴趣会那么浓厚,有的画出来的泥人还有模有样的。后来我就把所需设备带到村小,既更加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又满足了教学所需。”言语中难掩喜悦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