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记者从榆林市城乡建设规划局了解到,今年榆林着眼城乡统筹,全面提升城镇建设水平,加快市重点示范镇、示范社区建设工作,力争城镇化水平达到53.86%。
关键词:城镇建设
让城市融入大自然
“榆林按照党的十八大‘四化同步’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大力推进全市新型城镇化进程。”市建规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榆林全面提升城镇建设水平,强化规划引领作用,坚持一张蓝图干到底,保持规划的连续性,维护规划权威性和严肃性。
在城镇建设方面,榆林高度重视生态安全,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严格保护好生态环境,让城市融入到大自然之中,让市民大众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眺望蓝天白云、呼吸新鲜空气,记得住乡愁,眷恋着乡情,守望城市记忆。另外,榆林探索建立多元可持续的资金保障机制,强化建设资金保障,提高城镇建设用地利用效率,严控增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提升效率,守住耕地红线,减少工业用地,适当增加生活用地特别是居住用地,切实提高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化程度。另外,榆林还将加强对县城建设工作的监督指导,推动县城基础设施建设。
关键词:重点示范镇建设
继续当好全省排头兵
今年榆林继续抓好市重点示范镇、示范社区建设工作。锦界、东坑两个省级重点示范镇建设,秉承加快建设新区、改造提升老区、整合镇域社区的理念,以项目建设为重点,打造整洁优美的镇域环境,健全完善公共服务功能,增强综合承载能力,强化监督检查,促进重点示范镇建设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继续当好全省重点示范镇建设的排头兵和领头雁。
“2014年是全面实施‘双十二’示范工程的第二年,也是确保三年建设任务能否顺利完成的关键年。”市建规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榆林将依托省上支持榆林跨越发展的有利条件,继续采取市县共建、重点扶持、以点带面等多种举措,高标准建设12个市级重点示范镇和12个市级新型农村示范社区。同时,加强监督检查和指导服务,积极筹措建设资金,合理安排建设时序,稳步推进重点项目建设,通过月通报、季讲评、半年观摩、年终考核的工作方法,争取2014年完成三年建设任务的三分之二以上目标,促进市级重点示范镇、市级新型农村示范社区公共服务水平、综合承载能力、辐射带动作用明显提升。
关键词:文化旅游名镇
带动全市城乡协同发展
在推进文化旅游名镇上,榆林今年立足本地地域特色,高标准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各类专项规划,制定打造文化旅游名镇的实施方案,继续打造神木高家堡、横山波罗、绥德名州3个省级文化旅游名镇。
“榆林加快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优先安排镇区旅游服务设施,抓紧启动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建设,持续开展镇区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坚决整治脏乱差问题,打造整洁优美的镇区综合环境。”市建规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真正将神木高家堡、横山波罗、绥德名州三个省级文化旅游名镇建设成为既传承文化,又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美丽城镇,带动全市城乡一体化协同发展。
相关新闻
城乡一体化建设规划要突出“以人为本”
昨日,市人大常委会召开第七十五次主任会议。市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党组书记曹世玉主持会议并讲话。会议重点听取和审议了市政府关于2014年市本级财政预算(草案)和市政府关于榆林市城乡一体化建设规划情况的报告。
本次预算编制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确定的重大事项,重点安排人员经费、民生保障、政权运转、城市建设、教育、医疗卫生、生态建设等支出需要,体现了“重点突出,压缩一般,集中财力办大事”的预算原则。会议要求,预算支出安排一定要充分考虑今年财政减少因素,充分考虑一些部门经费结余情况,充分考虑中省财税体制改革和财政转移支付情况,要认真贯彻执行中省厉行节约的精神,要充分考虑各部门保人头、保运转的实际需求。
城乡一体化建设规划一直是市民关注的焦点。在讨论榆林市城乡一体化建设规划的有关问题时,大家认为该规划战略目标宏伟,指导思想明确,规划理念清晰,调研论证深入,基础资料详实,符合国家有关技术规范的要求。会议强调,榆林城乡一体化建设规划一定要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同时,一定要符合榆林的实际,准确判断榆林城镇化所处的阶段,榆林城乡人口的变化、产业特点,榆林城镇化的路子。
记者昨日从会上获悉,市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将于本月31日在榆林召开,会期一天。
编辑:钟必攀 责任编辑:杨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