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浙江杭州:交通“四大保障”体系全力推进农村公路工作

2014-03-20 09:45:00  来源:浙江省交通运输厅   作者:SystemMaster

201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农村公路工作作出了“农村公路建设要因地制宜、以人为本,与优化村镇布局、农村经济发展和广大农民安全便捷出行相适应。要通过创新体制、完善政策,进一步把农村公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逐步消除制约农村发展的交通瓶颈,为广大农民致富奔小康提供更好的保障”的重要批示。为进一步做好农村公路工作,杭州市公路局根据省交通运输厅“推进三大建设、打造畅通浙江”的总体要求和杭州市委市政府建设“美丽杭州”的总体目标部署,在省公路局、市交通运输局的指导下,抢抓机遇,依托体制保障、资金保障、制度保障和基础服务保障“四大”体系,助推农村公路管养工作。至2013年底,全市公路总里程15932.46公里,其中农村公路总里程为14329.99公里,其中:县道322条4108.39公里;乡道524条2168.92公里;村道5141条7999.43公里;专用公路20条53.25公里。农村公路里程已占到全市公路总里程的90%;农村公路基础设施全面改善,基本实现了“城乡连成网、村村路通畅”的目标,对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一、体制保障体系

体制机制涉及农村公路管理各个具体层面,只有不断发展和创新符合本地农村公路实情、充满生机活力的新的体制机制,才是农村公路管理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
(一)因地制宜实施管理。《杭州市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区、县(市)人民政府是本辖区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的责任主体,全面负责所辖行政区域内的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工作。过去几年的实践也证明,凡是政府主导作用发挥得好,群众积极性高、参与度大的地方,农村公路就建设得好,发展得快。目前,全市农村公路管养结合实际,实施两套管理模式:一是萧山、淳安模式,县公路段(处)具体负责县道、乡道公路养护管理和指导村道公路养护管理,乡镇和村级组织承担村道公路养护管理。二是其他县市模式,县公路段(处)具体承担县道公路的养护管理工作,各乡镇负责本辖区内乡道、村道公路的养护管理工作。两套模式均体现了“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以县为主、乡村配合”的农村公路管理原则,让各级政府尤其是县级政府提高认识,切实承担起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主体责任,充分发挥其在农村公路工作中的事权主导作用。
(二)完善组织机构体系。做好农村公路管养工作,组织机构是基础。目前,杭州市交通运输局及7个县(市、区)交通运输局均成立农村公路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农村公路建设养护管理指导工作。市公路局有关职能部门具体负责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管理工作。各县(市、区)公路段(处)都有内设科室,具体负责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全市承担管养任务的乡镇全部成立农村公路管理机构,统一负责乡道、村道的养护,由1名乡镇领导兼负责人,并配备专兼职管理人员,组织机构健全完善,管理责任也相应明确、落实。
(三)强化基层机构建设。基层机构即乡镇农村管理站,是直面农村公路管养工作、与农民群众打交道的第一线组织,加强基层机构建设,不仅能较快提升农村公路管养水平,更能直观地提高社会大众尤其是农民群众对农村公路工作的辨识度和认可度。2013年,全市在11个重点乡镇开展了乡级农村公路管理站规范化创建工作,创建工作以“六个一”为标准,即:落实一个专门机构;组建一支养护队伍;安排一处办公场所;筹措一笔管养经费;健全一个运行机制;完善一套内业台帐,通过规范化创建,做到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有章管、有钱管、有人管、有招管,实现农村公路管养能力、路况水平、通行质量、群众满意度的“四个提高”。在创建过程中,还参照省局基层养护站(所)创建要求,统一规范制作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站资料并上墙,进一步提升了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站的规范化水平。根据创建目标,全市计划于2020年累计完成100个以上乡级农村公路管理站规范化建设任务,使全市乡级农村公路管理站规范化率达75%以上。

二、资金保障体系

开展农村公路工作,关键在资金,杭州市以服务统筹城乡工作、推动城乡统筹发展为宗旨,有效强化资金要素保障,为农村公路建管养工作“保驾护航”。
(一)奠定政策基础。根据《浙江省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方案》和《浙江省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办法》等,杭州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杭州市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办法》、《关于“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并对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及资金补助作出了细化及考核要求,在明确职责的基础上,为落实资金保障奠定了扎实的政策基础。
(二)拓宽筹措渠道。根据国家和省、市有关规定,杭州农村公路养护资金主要由各级财政一般预算投入以及其它资金组成,结合农村公路资金“县乡自筹,省市补助”的筹措原则,杭州市在落实补助的同时,也积极在省、市、县三级层面上争取,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公路管养工作的财政补助力度。
争取省级资金:省补资金与中央资金实行捆绑,按项目下拨资金,近年来,我们与省公路局相关部门加强联系,尤其在年度计划对接阶段重点沟通,在可完成的范围内尽力争取更多计划和补助资金。以联网公路为例,2013年,杭州市省级农村联网公路计划135个项目,建设总里程205.1公里,较2012年增加了34.4公里,总投资达2.25亿元,其中省级补助3595万元。
争取市级资金:杭州市一级农村公路养护工程资金政策具体为:联网公路按6万元/公里,安全保障工程按2万元/公里,农村文明示范公路按10万元/公里,病危桥梁修复改造工程按县道2100元/平方米、乡道1500元/平方米、村道1200元/平方米进行补助。在落实资金的同时,杭州市一级还在省级计划的基础上,积极争取更多的市级计划数量,如:联网公路市级计划保持200公里/年;对于同时列入省级计划的农村文明公路项目给予追加5万元/公里的补助等。总体衡量,杭州市一级资金补助力度居于全省前列。
争取县级资金:针对地方财政实力的不同,各区、县(市)交通公路部门积极协调相关部门,或争取落实地方配套资金,或提高相应补助标准,或申请专项经费等,用于农村公路项目和日常养护,如:淳安争取当地财政安排160万资金用于桥梁定期检查;余杭、富阳争取专项资金,开展农村公路县乡道提升改造工程,走在全市乃至全省前列;余杭财政、交通联合出台了《余杭区农村交通专项资金管理实施细则》、《关于提高我区部分农村交通专项类建设项目补助标准的通知》、《关于优化农村交通专项资金补助项目计划的通知》等系列办法,使农村专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更加科学。
从2013年资金落实情况看,全市农村公路建设、养护工程总投资9.83亿元,除省补资金1.83亿元外,杭州市本级落实配套资金3539万元;县(市、区)地方落实配套资金7.64亿元;各项配套资金均足额及时到位,专款专用,财务管理规范。

三、制度保障体系

要建立健全一个农村公路管理长效运行机制,需要在各个环境都有针对性地建章立制,并将各项制度有效的执行下去,培育尊重制度的良好氛围。
(一)健全多级考核体系。目前,杭州市已把农村公路工作全面纳入政府考核,农村联网公路建设、安保工程、大中修工程均列入年度市统筹办、考评办、农办对市交通公路部门的重点考核项目。
为进一步健全市对县一级的考核体系,加强农村公路行业管理,2012年出台了《杭州市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检查考核办法》,从综合管理、养护质量、养护工程、资金管理、安全管理五方面进行考核,对农村公路工作总体情况作出全面、客观、公正、动态的综合评价,确保各项举措落到实处。
杭州萧山、余杭、富阳、桐庐、淳安等地区制订了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考核细则并做到按季检查,强化了县对乡的二级考核体系,进一步明确了农村公路的养护责任主体及管理程序、养护标准、资金拨付程序。在此基础上,桐庐还将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列入了乡镇主要领导年度目标考核内容;淳安县政府与各乡(镇)人民政府签定《淳安县村道公路养护与管理目标责任书》;富阳市交通运输局和财政局根据农村公路考核情况联合发文,下拨农村公路日常养护经费。这些措施都有效提升了乡镇工作的积极性。
(二)规范实施专项制度。参照部、省工作要求,杭州市进一步完善农村公路农村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质量监督、交竣工验收、安全管理、廉政建设等专项制度,几年来,相继制定了《杭州市公路水运工程施工招标投标管理实施细则》、《关于市县两级交通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等工作分工的意见》、《杭州市公路桥梁养护与管理实施细则》、《杭州市公路隧道养护与管理实施细则》等,对农村公路项目建设标准、项目计划、设计与招投标工作、工程项目建设与质量管理、农村公路桥隧管理等提出了具体的操作规程和要求,并在工作中加以落实。
各区、县(市)也纷纷结合实际,推出适宜本地实际的各项制度,如:余杭推出了《农村公路工程建设管理细则(试行)》、《余杭区农村公路安全保障工程管理办法(试行)》,对农村公路工程、安保工程建设的区、镇(街道)的分级管理责任进行了明确;淳安出台了《淳安县村道公路大中修工程实施方案(试行)》,明确农村专项工程实施内容、基本原则、建设程序、监督管理,为村道大中修实施奠定了制度保障。此外,萧山区对养护工程的设计、施工、监理采取定向委托方式进行,涉及的设计费、工程造价、监理费等参照相关标准计算,最终以萧山区政府项目预算审核中心审核为准,随后,富阳、桐庐、淳安等县市对农村公路养护工程也采取以上定向委托方式,有利于加快实施进程,种种措施确保了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和实施的制度化、常态化、规范化。
(三)稳步推进日常管理制度。杭州市各农村公路建设养护项目均实行社会公示制度,全部项目招投标相关信息均在“杭州公路网”(WWW.HZGL.GOV.CN)“公告公示”栏目进行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市、县二级交通公路部门和质量监督部门对农村公路项目以旁站监督、抽查等方式,加强现场技术指导,并督促施工单位制定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按照《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操作,按规定设置施工标志,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期间车辆通行安全。
在全市农村公路日常养护工作中,萧山交通公路部门还就人与机械有效结合的新管理制度进行了有效尝试,即以机械化冲洗和清扫为主,人工保洁为辅,配置清扫车、洒水车、护栏清洗车等42辆,使机械成为农村公路养护“主力军”,有力推动了养护观念的改变和养护质量的提高。

四、服务保障体系

杭州市级交通公路部门作为农村公路的行业主管部门,切实履行的职责,并通过送思路、送技术、送服务的“三送”举措,引导县、乡农村公路工作健康有序发展。
(一)送思路。制定《杭州市交通公路“十二五”规划》,从养护质量标准、联网公路里程、大中修里程比例、资金投入规模、养护机械化程度、安全保障能力、应急保障机制等方面,对未来五年时期内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进行科学合理规划,加强县(市)工作的预见性和统筹度;鼓励各区、(县)市借助杭州市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心镇、中心村”规划、“美丽乡村精品村”建设、旅游开发、扶贫项目等活动平台和载体,优先安排有关农村公路建设项目,配合当地创建工作,多渠道筹措,促进地方配套资金的落实;结合交通大部制改革、全市公路系统分类改革和参公管理工作等,积极与县、乡交通公路部门座谈,为其出谋划策,增强其做好农村公路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在市级交通公路部门的指导下,各区、县(市)也针对存在问题,不断创新探索。如临安针对县乡公路新改建建设需求不断增强与建设实力严重不足的矛盾,充分调动镇、村改造县乡公路的积极性,明确农村公路沿线村委为实施主体,由村委筹资做好政策处理和路基改建工作,有效解决土地调整、抢种抢收、征迁拆迁等疑难问题,县乡公路建设实行项目支持、政府投资、镇村自筹、社会捐助等多元投入机制。临安交通公路部门结合近期改善与长远规划,考虑现有财力和需求,做好项目设计:①对公路改造投资大,难度大,近期未能全线改造实施的项目,采用局部增加汇车道,改善急弯、陡坡、视距,硬化路肩、边沟等措施,适当提高公路的行驶能力和安全性;②对沿线镇、村积极性高,建设资金可逐年解决的,采用分段拓宽、改善公路线形,提高技术等级和道路行驶能力;③对列入省、市及临安本地重点建设项目,采用全路段改造,改善路网和提高公路等级。2013年7月市交通运输局范建军局长在调研中,对临安此项做法给予了积极肯定。余杭归纳总结出“有章循 有人管 有钱养”的农村公路管养先进经验,即有章可循,规范农村公路管理运行机制;有人在管,健全农村公路管理责任承担机制;有钱来养,加强农村公路建管资金保障,该经验也获得了时任杭州市副市长张建庭的批示肯定。
(二)送技术。针对全市农村公路建设点多、面广、量大,各地地质条件差异性大,基层人员技术力量不足问题,积极联合杭州市交通学会等专业组织,相继在桐庐、富阳、余杭等区、县(市),针对县级交通公路管理人员和乡镇、街道负责农村公路管理人员层面,开展农村公路管养专题培训,提升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一线人员的业务与专业技术水平,使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基础更加扎实。
在上门送技术的同时,针对农村公路科研工作一贯比较薄弱的问题,加强研究,提升信息化、科研化水平。2013年,杭州市率先引进便携式全自动交调观测仪用于农村公路交通量观测(这也是全省首次在农村公路交通流量调查工作中试用该设备),并结合仪器的应用,与省交通科学研究院共同开展《移动式农村公路交通量信息采集关键技术的研究与示范应用》课题,研究如何以现代信息化技术取代传统人工调查,获得更加全面、丰富、准确的交通量数据,为全市农村公路的发展提供数据支持。开展《杭州市公路网抗击自然灾害能力评估与应对机制研究》课题,研究如何加强农村公路抵御自然灾害能力,确保农村公路投资效益和农民群众的出行安全。通过以管养带科研,以科研促管养,进一步提升杭州农村公路现代化管理水平。
(三)送服务。农村公路具体工作开展在县(市)、在基层,秉循服务基层的原则,积极与基层联系,力所能及解决各类问题。如:农村公路网络格局优化一直是近年来基层呼声较高、亟待解决的问题,2013年,在积极联系县(市)、做好现场勘查等前期工作的基础上,主动向省公路局申报进行农村公路提级工作,共上报18条乡、村道调整为县道(里程144.213公里),6条村道调整为乡道(里程28.373公里)。提级后的线路将获得更高的省级补助标准和补助经费,更便于安排县(市)农村公路养护工程计划和争取更多的管养经费,实施专业化养护,从而提高农民群众满意度。
在日常工作中,建立交流服务双机制:一是建立双向沟通服务机制,成立“杭州农村公路QQ群”,纳入60余名县(市)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人员,通过网络平台,及时下达省市文件,并解答、交流、反馈基层人员问题和疑问;二是建立对口检查交流机制,在年度市级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检查中,采用对口检查的形式,进一步加强了区、县(市)之间的沟通交流和学习。此外,2012年,还印制了《杭州市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制度规范汇编》,并分发至县(市、区)交通公路部门和乡镇、街道,方便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人员尤其是基层人员查阅,在开展养护管理工作时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杭州农村公路管理工作虽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与广大人民群众高质量的出行期待、实现交通运输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求相比,与省、市各项工作要求相比,还存在不少差距。下一步,将按照“建、管、养、运”一体化的要求,进一步提升管理水平,创新管理思路,为全市统筹城乡均衡协调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编辑:钟必攀 责任编辑:杨嘉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