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贵州:开发低丘缓坡土地 实现“三保”多赢目标

2014-03-18 09:47:41  来源:贵州日报  作者:张鹤林

我省开发低丘缓坡土地效益明显

形成三种开发模式实现“三保”多赢目标

近年来,我省在低丘缓坡土地开发利用中,经过探索,初步形成了三种开发模式:一是以石漠化整治为主的龙里县“生态恢复”模式;二是以项目区内石灰石资源利用的大方县“经济发展”模式;三是以产业积聚促进农民集中的遵义市红花岗区“城乡统筹”模式。

在低丘缓坡土地开发利用中,我省把“三个可控”(即:经济风险可控、社会风险可控、生态风险可控)作为基本要求;把“三少四无”(即:耕地少、林地少、拆迁少和无基本农田、无农民不愿、无地质灾害、无生态破坏)作为科学选址的基本原则;把耕地得保护,用地得保障,农民得实惠,生态得改善,城乡得统筹,管理得创新,作为项目实施的基本目标。

通过努力,实现了建设用地得到保障、生态环境得到保护、群众权益保障的“三保”多赢目标。

一是保护了十分珍贵的耕地资源。低丘缓坡土地开发利用的开展,极大地缓解了城镇化、工业化对建设用地的刚性需求,同时又有效地防止了发展对优质耕地的挤占。开展此项工作以来,全省累计复垦耕地45398亩,腾挪使用了20多万亩未利用地和30多万亩劣质耕地,相当于少占了30多万亩优质耕地。

二是修复了十分脆弱的生态环境。项目区内用地,始终坚持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建则建的原则,在全国率先实施“耕作层再利用”工程,建立起低丘缓坡开发利用中的耕作层异地利用新机制,探索出了一条治理水土流失、改良耕地、改善生态的新路径。据统计,目前改良宜农宜林区域土壤面积22万亩,减少水土流失面积36万亩。

三是缓解了十分紧张的用地压力。通过开展增减挂钩和低丘缓坡开发利用,取得了97000亩建设用地,为包括富士康、茅台酒厂技改、中国电信云计算、清镇职教城等近200个重点项目、央企签约项目和招商引资项目以及10万扶贫生态移民搬迁提供了建设用地,强有力地助推了城镇化建设工作。

四是优化了十分零散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布局。实施增减挂钩以来,完成复垦拆旧46403亩,复垦耕地45398亩,提供建新区用地40333亩,实现净增耕地18000亩。通过城乡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和极差地租返还农村,促进了土地规模经营和农业产业化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为“美丽乡村·四在农家”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提供了条件。相关经验作法已纳入省委、省政府加快100个示范小城镇改革发展的十条意见中加以推广应用。

五是解决了十分紧缺的建设资金问题。试点取得的97000亩建设用地,全部出让后可取得土地收益200亿元以上。至少可节省征地补偿费10亿元,占补平衡资金2.6亿元,新增的18000亩耕地至少节约耕地开垦费2.4亿元。(张鹤林)

编辑:钟必攀 责任编辑:杨嘉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