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我国1.1亿居民与排污企业做邻居 涉及石化炼焦等

2014-03-17 08:38:52  来源:工人日报  作者:舒年

根据环保部公布的中国人群环境暴露行为模式研究工作情况,我国有1.1亿居民和排污企业做邻居,即住宅周边1公里范围内有石化、炼焦、火力发电等重点关注的排污企业。

但是,住宅区应该和工业企业距离多远,我国现行法律并无明确规定。在《环境保护法》中,仅规定“在国务院、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划定的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和其他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内,不得建设污染环境的工业生产设施”。这部法律最初施行于1989年年底,虽然几经修订,但面对当下出现的各种新的污染形式,仍然存在诸多空白区。

而在相当一段时期,将工业区与住宅区相邻而建,在我国许多地方非常普遍,住宅区承担了工矿企业职工的居住和生活服务功能。在经济欠发达的时期,这样的城市规划模式,看似有助于减少城市公共交通和基础设施建设成本,但也埋下了产业单一化和环境污染隐患。

事实上,一些传统工业城市甚至就是围绕工厂而发展,先有厂矿后有城市,市民以厂矿职工为主体,把城镇化等同于工业化。例如新疆的石油城市克拉玛依、甘肃的有色金属城市白银、河南的煤炭城市平顶山等。即便在住宅区与工业区分开规划的城市,随着市区扩张,工厂周边原本的空地也变成了住宅区,部分城市在招商引进新企业的时候,也沿袭了在工厂周边规划居民区的传统思路,以避免新城区出现无产业的空心化。这正是为何有多达1.1亿居民与污染企业为邻的原因。

在上个世纪初,欧美城市也曾出现过类似的情形,一些城市规划学者开始指出工业化城市不利于居民健康。经过一个世纪的发展,通过在城市圈中划分不同区域承担不同功能,使得生态城市逐渐成为发达国家城市建设的主流方向。

换言之,在未来的城镇化过程中,如何通过更好的城市圈规划,以减少环境污染对居民健康的影响,值得地方政府思考,同时需要建立跨行政区域的联动协调机制。

编辑:陈麒 责任编辑:杨嘉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