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四川成都:城乡统筹着眼“四个率先”

2014-03-13 09:21:32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钟华林

面对一些制度障碍和政策瓶颈,四川成都着力推进改革创新试点,划定区域、封闭运行、先行先试,以“四个率先”为改革切入点和突破口——力争率先健全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率先落实农民更多财产权利,率先实现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率先形成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四个率先”在成都变成了活生生的实践。

走进成都市郫县三道堰镇青杠树村朱家墩安置点,村民脸上洋溢着喜悦。这个村200多位村民搬进配套设施俱全的安置点,过上了期盼已久的新生活。

青杠树村过去是一个不知名的农业村庄,现在已是远近闻名的新农村建设样板村,也是成都市首批按照“宜聚则聚、宜散则散”原则建设的新农村综合体。目前,全村已全面完成9个聚居组团共9.7万平方米的农民新居及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中心建设。青杠树村较好体现了“小规模、组团式、生态化”的规划理念。

青杠树村的巨变是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成果。基于房屋土地确权颁证已完成,青杠树村土地综合整治得到全村800多户人家的支持,参与率高达97%。2013年7月,青杠树村成立了村集体资产管理公司,村民们拿上宅基地本本,到县国土局“小本换大本”,再以宅基地作抵押,向成都农商银行融资建新房,实现以市场化手段实施土地综合整治。

在新农村建设中,为了减少公共服务资源配置的随意性、盲目性,成都在全国率先制定了系统、全面、多层次的农村公共设施配置标准体系,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作为涉农社区,政府为青杠树村建设了综合便民服务中心、水电气代缴网点、幼儿园、文化活动室、污水处理及排水等26项设施。

青杠树村也是创新集体建设用地开发利用机制的案例。村民适度集中居住后,节约整理出近300亩集体建设用地,村民们自行招商引资,发展产业。与过去土地整理新增耕地作为占补平衡指标使用被一次性买走不同,这种模式给村民带来了持续增收的可能。

成都市金堂县竹篙镇曾经是劳务输出大镇,如今外出打工的人越来越少。一条双向6车道的柏油马路,连接起金堂县农产品精深加工园一期的100亩起步区工地,面积10万平方米的标准化厂房在坡地上建起。修厂房的土地,是该镇红观音村和老虎寨村的集体建设用地,“房东”则是该村村民。

红观音村和老虎寨村先是由村民自主实施土地综合整治,节约的建设用地指标及其覆盖的农用地,均以一定价格折资入股,引进社会资金,共建农产品精深加工园区,搭建了“产权入股、民主管理、公司运作、按股分红”的利益联结机制。

编辑:钟必攀 责任编辑:杨嘉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