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4大生活方式最伤肾 6类食物可补肾

2013-10-31 14:54:30  来源:家庭医生在线  作者:刘丝

生活中,虽然常有人捂着腰,开玩笑说自己肾不好,但事实上,真正了解肾脏疾病表现的人,不足10%,甚至许多非肾脏科大夫对肾脏疾病都知之甚少。

那么,作为五脏六腑中的重要器官之一,肾都有哪些重要作用,为何肾脏疾病频频高发?

四大生活方式最伤肾

如今,人们越来越注重营养与健康,但肾病发病率为何依然居高不下?威廉·米奇教授认为,这是由多种因素共同造成的,人们的生活方式与肾脏健康关系密切。陈香美院士也表示,现代人有四大伤肾的生活方式。

吃海鲜、喝啤酒。吃大量的高蛋白饮食,如大鱼大肉等,会产生过多的尿酸和尿素氮等代谢废物,加重肾脏排泄负担。而大量饮酒容易导致高尿酸血症,这些习惯同时可引起高血脂等代谢疾病,引发肾脏疾病。夏天到了,很多人喜欢边吃海鲜边喝啤酒,这种方式曾被肾内科医生称为“最伤肾的吃法”。

熬夜、吃得咸、不喝水。长期熬夜、工作压力大、爱喝浓茶和咖啡,很容易出现肾功能问题。而饮食习惯偏咸,会导致血压升高,肾脏血液不能维持正常流量,从而诱发肾病。如果长时间不喝水,尿量就会减少,尿液中携带的废物和毒素的浓度就会增加,容易引发肾结石、肾积水等。

乱服药物、用药过多。长期使用肾毒性药物容易导致肾小管间质损害。这些药物包括含有马兜铃酸成分的中草药,如关木通、广防己、青木香等,还有非甾体类抗炎药、抗菌素等,如去痛片、扑热息痛等,容易引起肾损害。

经常憋尿。尿液在膀胱里时间长了会繁殖细菌,细菌经输尿管逆行到肾,导致尿路感染和肾盂肾炎。一旦反复发作,能引发慢性感染,不易治愈。

护好肾,能长寿

中医有种说法叫“想长寿,护好肾”。虽然中西医中“肾”的含义不同,但这句话都适用。威廉·米奇教授就表示,如果人们能护好肾,减少肾脏疾病的发生,人类整体寿命就会增加。

肾脏养护多吃什么食物?

1、肉类

骨髓:能润肺补肾,使肌肤润泽,面色红润,适宜肾虚体弱、精血亏损者食用。

猪肾:能补肾虚,主治腰酸背痛、遗精、盗汗,用治肾虚导致的耳疾。

泥鳅:富含优质蛋白、钙、磷、铁、维生素和烟酸等。具有补中益气、补肾生精的功效。成年男性常喝泥鳅汤,可以滋补强身、增强体力,提高性功能。

鹌鹑:鹌鹑肉不仅酥嫩美味,而且营养丰富。鹌鹑肉和鹌鹑蛋含有多种人体必需氨基酸、无机盐等。具有补益肾气、强健腰膝的作用,是滋补妙品。

羊肉:《本草拾遗》中,将羊肉与人参相提并论,认为它是温补、强身、壮体的肉类上品。现代营养学也证实,羊肉不仅营养丰富,还含有微量性激素,的确有壮阳作用。不过,羊肉不宜与醋、茶叶同食,否则会降低壮阳效果,产生鞣酸蛋白质,引发便秘。

鸽肉:鸽子又称“白凤”,雌雄交配很频密,繁殖能力很强。鸽肉和鸽子蛋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软骨素、维生素和铁、锌等营养成分。具有补肾填精、温阳益气的作用。

2、水产类

干贝:能补肾滋阴,尤其适宜肾阴虚者食用。

鲈鱼:能补脾胃,润肝肾,益筋骨,适宜脾胃虚弱、肝肾阴虚者食用。

海参:能补益肾阳,是壮阳佳品,肾虚者适宜服食。

虾:能补肾壮阳,健旺肾气。凡肾阳不足,如腰脚酸软、阳痿、不育者皆可服食。

3、蔬果类

桑椹:能补肝益肾,滋阴养颜,肾阴虚亏者尤宜食用。

山药:能健脾益肾,补虚固精,肾虚的人适宜时常食用。

山楂:含有熊果酸,能降低动物脂肪在血管壁的沉积,有一定的防止或减轻动脉硬化的作用。如平时吃些鲜山楂,用干山楂泡水喝,或在炖肉时加入山楂,既调味,又能帮助消化。

4、核果类

芝麻:能润肝肾,腰酸腿软,头昏耳鸣,发枯发落及早生白发等肾虚者皆宜食用。

栗子:能补脾健胃,宜肾养阳,肾虚腰痛者最宜食用。

核桃:能补肾固精,润肠通便,强健筋骨,尤其适宜肾阴虚者食用。

5、饮品

白开水:白开水要保持新鲜,每天3~4次,每次1小碗。白开水可增加循环血量,增进肝细胞活力,有利于代谢废物的排除而收到护肝之效。

绿茶:清热解毒、消食解腻。

6、中药类

枸杞:能补肾养肝,益精明目,尤其适宜中老年肾虚者服用,有益寿延年的功效。

冬虫夏草:能保肺益肾,强壮肾精,适宜肾虚者服用。

杜仲:能补肝肾,益精气,强筋骨,对肾虚所致的腰部酸疼、四肢无力尤为有效。

芡实:能益肾补脾,遗精、早泄、小便频繁者皆宜食用。

编辑:何西 责任编辑:田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