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江城武汉,九省通衢,长江及最大支流汉江在其城中交汇,这里花卉物种及科教资源丰富,春有樱花杜鹃,夏有荷花水莲,秋有菊花金桂,冬有梅花腊梅,四季分明,花开不断。
近年来,随着武汉多条高铁客运专线开通,武汉市委、市政府适时提出打造“武汉新花城”的发展目标,东湖、武汉大学等传统赏花游景点游客如织,新建成的乡村赏花点同样人气旺盛。“美丽乡村,四季赏花,月月有游”,赏花已成为引爆武汉乡村休闲游的最大动力。
今年至五一节前后,武汉全市赏花游接待量已超过900多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0.8亿元,同比增长36%以上。武汉市市长唐良智说:“以赏花为龙头,聚焦赏花游,推动乡村游发展,可以给‘三农’增添新的活力,发挥生态保护功能,美化环境,提升城市品质,提高老百姓幸福指数,让城市多一张名片。”
拓展都市农业新功能,延长农业产业链
借着赏花游的春风,田间超市里的有机蔬果采摘根本不愁客源。武汉黑冰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的职业农民魏晓明对记者说,这里种了草莓、小番茄、西甜瓜等品种,养了土鸡,每只118元供不应求,市民们在周边赏花游玩后,就来带点新鲜土特产回去。黑冰合作社所在的东西湖区柏泉农场,聚集了近十家以赏花、采摘、垂钓、观光、休闲为一体的现代农业园,形成一条都市农业产业带。
五一小长假期间,湖北最大农业科普观光休闲园——如意生态园开园迎客,如意情集团总裁办主任黄志农介绍说,5月1日当天即吸引了2000多名游客。该园位于武汉市东西湖区辛安渡农场,建有5000亩生态蔬果基地,充分利用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和资源优势,将原来的蔬菜种植功能扩至生态餐饮、蔬菜采摘、科普教育等多个方面,可提供休闲、观光、体验、娱乐等多种服务。
“不是为了赏花而种花。”在武汉市乡村休闲游管理办公室曹冬发处长看来,除了人工造景的鲜花种植,武汉市更多的是利用传统农业中已有的花卉产业基地优势,每个新城区突出一个重点花卉品种,整合一条赏花游精品线路,并与大棚蔬果、莲蓬、柑橘等传统农事体验采摘串联起来。
10万亩野生杜鹃花,盛放在黄陂区云雾山;10万亩油菜花田分布各区,蔡甸区消泗乡等地已成为市民赏油菜花的首选地和城市发展的生态屏障;全市荷花种植面积超过20万亩,花期持续近4个月;东西湖区新沟、东山各有千亩桃园基地;新洲区仓埠1.5万亩桂花种植园,是全国精品桂花最集中地区之一;江夏区五里界,梁湖八景七彩花海,十里飘花香……
武汉市以赏花经济为特色发展都市农业,延长了农业产业链,提高了农业产出效益,使传统农业由单一的生产功能,向集生产、农耕文化体验、休闲观光、摄影写生、科普教育、生态建设等多种功能于一体转变,不仅成为保障城市农产品供给的绿色生产基地,也成为市民观光休闲的乐园和城市发展的绿色屏障。
带动传统乡村休闲游,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5月底,东西湖区慈惠街鸦渡大队石榴红村的红石榴花盛放如火。
“2006年农家乐营业以来,最近两年兴起的赏花游带来的生意最好了,以前在外打工的儿子媳妇都被召回来,给自家干活。”石榴红村齐云居农家乐老板娘彭尤芳热情地对记者说,“如果是节假日,从上午11点到下午6点,20桌来客会翻台不断。特别累,但是很高兴,我们家年入10多万元都是保守的。”
“石榴红村得名于百年来这里的农户喜欢在房前屋后种石榴,曾是汉江边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偏僻小村,配套旅游要素开发后,如今村里人均收入2.7万元。”鸦渡大队支部书记雷利芬告诉记者,和石榴红村一样,沿汉江大堤自西向东,还新建有桃园村、丹桂村、梅园村,共同构成了“四季吉祥”滨江花带,全长5公里,其间以园路相连,各村各园又可自成一体,与传统民居建筑、大棚采摘基地共同形成“三重景观”,是湖北省休闲农业示范点,可年接待游客50万人次左右。
“今年的游客格外多,每天八大车。”雷利芬感慨道,今年景区内新开业的武汉花世界也为村里带来了不少客流量。据花世界运营经理朱雄俊介绍,该园是武汉市赏花游重点发展项目,通过沿汉江开荒种花,总面积达666亩,园内植有樱花、碧桃、桂花、百合、薰衣草等150余个品种,已投资过千万元,定位于中部地区规模最大的非山体公园和花卉主题旅游示范景区。
“通过赏花游的带动,传统的乡村休闲游焕发出新的活力,赏花游成为当前发展乡村休闲游产业的重点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曹冬发告诉记者,2013年,全市以赏花游为龙头带动的乡村休闲游接待游客达2039.6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0.03亿元,全市乡村休闲游经营单位发展到1112家,一个景区至少可以带动2~3个村农民致富。赏花后进行农产品采摘、吃农家饭已成为城市居民最乐于参与的农事体验活动,赏花景区周边从事蔬菜、瓜果种植的农户收入节节攀升。
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提升精神文化层次
乡村休闲游从业人员大多是当地农民,人员素质和管理水平均不高。石榴红村有几十家当地村民开的农家乐,一些从业者对记者表示,没开农家乐之前,村民们都是种菜的,天天和泥土打交道,哪里懂城里服务业的规矩。后来,区里和大队定期组织餐饮服务等免费培训课程,严格执行乡村游农家乐的管理标准,让村民们的生活、工作习惯渐渐地跟城里人接轨,提高了服务意识和技能。
据不完全统计,武汉全市直接从事乡村休闲游的农民人数超过2万人,带动10余万人在家门口就业。江夏区五里界街建设梁湖赏花大道,培训农民发展农家乐经营,积极创建湖北旅游名村、名镇,推进“四化同步”发展;每年黄陂区云雾山的杜鹃花节时,景区附近村民开着电瓶摆渡车都能赚得盆满钵满;群益村8户外出务工农民将空闲房屋出租给梁湖农庄,年租金达1万元……
旅游配套工程比新农村建设要求高,把赏花游与扶贫开发相结合,除了需要政府引导,更需要社会资本下乡,市场主体企业的积极参与。曹冬发介绍说,开发一个赏花景区,同时也会大大改善当地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旅游特色村也是新农村建设的样板。而且丰富的野生花卉资源往往生长在偏远的革命老区,还可把红色旅游文化元素注入赏花游景区。以花为核心,全面打造种养、加工、观赏、生活体验、文化传承一条龙赏花经济产业链,大力挖掘赏花资源的文化功能,积极发展赏花创意产业。
曹冬发表示,赏花作为一种文化的体验,是一种幸福快乐的生活方式。武汉的赏花游建设就是要为广大市民和游客提供了一个放松身心、体验田园生活、欣赏田园风光的休憩之所,也提供一个亲近自然、记住乡愁的地方。
武汉赏花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城乡一体和农业农村的发展。武汉市副市长刘立勇说:“发展赏花经济,是农民增收的新渠道,都市农业转型的新途径,赏花游带来了武汉市农村的新变化,对现代都市农业发展起到了新作用,让城市居民了解农村,外地居民了解武汉。”
编辑:陈麒 责任编辑:杨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