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加速推进、产业结构深度转型的关键时期,长期积累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和发展差距拉大问题,容易引发各种矛盾,稍有不慎便会跌入“中等收入陷阱”。镇村,主要是乡镇行政中心和一些形成规模的村庄,居于农村之头、城市之尾,既是城镇化顺利推进不可或缺的蓄水池,也是产业结构调整中产业转移的承接地,还是都市人群休闲、娱乐、养生的空间,是实现城乡衔接、协调一体化的关键点。所以,要化解城乡二元结构,统筹新农村建设和新型城镇化道路,必须建设好这些镇村。
以往,镇村只是农村的基本行政单元,功能单一,特别是在城乡二元分割结构下,镇村只作为乡村居民生产、生活的空间,呈现出典型的规模小、趋同性、竞争力不足。一是重复建设问题严重,千村一面、百镇一式现象较为普遍。有些地方,把新农村建设搞成了“运动”,大拆大建,一律洋式风格,忽略了本土乡居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更忽略了农民生产和生活的需求。二是产业引进不加甄别,缺乏环境政策规制,本地适应性不强。镇村承接产业转移是机遇所在,如果镇村在引进产业时,不加甄别、不进行环境规制和适应性评估就盲目引进,极有可能造成经济未发展起来、镇村环境就被破坏的结果。三是缺乏竞争优势产业作支撑。一些镇村在选择发展方向时,没有依据自身潜在优势,发展有自身镇村特色的竞争优势产业,而是存在着跟风现象,无法发挥镇村经济的优势。四是忽视人的建设和社会建设。一些地区的新农村建设和农区城镇化,忽略了人的建设和社会的建设,虽然住进了楼房和别墅,但农民依然是传统农业中的农民,没有跟着居住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只是在形式上被城镇化了。
这些问题的存在,是过去农村发展长期滞后、镇村粗放建设逐渐累积起来的,是当前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的难点所在。走新型城镇化之路,必须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市与乡村的良性互动,这就要求必须建设一批与新型城市协调发展、功能互补的新型镇村。这些镇村作为城市的外围节点辅助完成一些城市功能,如配套产业、生态涵养、休闲养生等等。与这种需求相适应,新型镇村应该有以下几个方面特征。
一是生活富足,安居乐业。新型镇村的核心是“人”,能否生活富足,安居乐业,是新型镇村成功的关键所在。生活富足,就是收入要足够高,和城市居民收入相差不大。安居乐业,就是要有产业,让镇村人有事业做,以保证镇村居民的收入。
二是农业高效,食品安全。农业在镇村产业结构中的地位不能忽视。“四化同步”中农业现代化是最为基础最为关键的一环,建设新型镇村尤其注重发展集约、高效、安全的现代化农业。食品安全尤为重要,镇村作为城市农产品的重要供给来源,确保食品安全义不容辞,这其中也蕴藏着无限的发展机遇。
三是美丽村庄,宜居小镇。与新型城市的绿色、低碳相对应,新型镇村要美丽、宜居。美丽宜居小镇、村庄的核心是宜居宜业,特征是美丽、特色和绿色。建设美丽宜居镇村,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途径。
四是管理民主,社会和谐。居民幸福度的高低,不仅取决于物质建设水平,更重要的是有一个管理民主、关系融洽的和谐发展环境。要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机制,让居民参与镇村管理,共建民主镇村。
建设富足、高效、美丽、宜居、幸福的新型镇村,最主要的是要避免重复建设和低水平竞争,要求在顶层设计上,要着力打造核心竞争力,建设中国特色的新型镇村。
培育有核心竞争力的新型镇村,是一个复杂系统工程,需要做很多工作。首先,要有科学合理、量身定制的镇村发展规划。规划是新型镇村建设的第一步,起着导向性的作用,可以确保镇村建设的方向正确、少走弯路。制定镇村发展规划,一定要根据镇村自身特点量身定制,一定要符合国家宏观政策的要求,体现未来镇村发展方向。
其次,坚持以人为本、协调统筹、保持特色的基本原则。在这个原则下,要打造景观美和生活美并举,要尊重原有格局,慎重拆村并点,要保持镇村特色,保护传统文化,要尊重民意,让居民参与。
第三,竞争优势产业要体现镇村特色和主体功能定位。竞争优势产业的选择,要符合镇村的资源优势,要符合主体功能定位,更要注重与当地的社会、文化、民生、生态相互兼容。
最后,加强人力资本建设和先进经验的学习交流。要加强对现有村庄管理者和乡镇管理者的培训,利用好大学生村官资源,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新型镇村建设,同时可以创造一个平台,为镇村建设者交流成功经验、推广成功做法提供机会。
编辑:陈麒 责任编辑:杨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