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李春城搞“土地财政” 失地农民怨声载道

2014-05-09 08:57:00  来源:新京报

不可否认,李春城在成都确实做了很多“政绩”,但是这些“政绩”背后总是能够出现他的亲朋帮、“哈尔滨帮”攻城略地的案例。

李春城在成都担任市长、市委书记长达13年,他所做的工作,大多可用“最大”、“史无前例”等形容。

既有最豪华的政府新址、最大的环球中心,还有最大的太极八卦图—天府广场,两次成都史上最大规模的旧城改造拆迁,最大规模的城乡统筹,“工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农地向规模经营集中”的三个集中,“农民上楼”等。这些都是李春城主政成都留下的“政绩”。

两次最大规模的旧城改造是李春城任上一桩“政绩”,但这个政绩也成为李春城为亲朋捞钱的主战场。在我调查到的李春城贪腐案情中,很多都与土地有关。

李春城从2003年在成都开始的“城乡统筹”改革试验,也是社会各界褒奖最多的地方,甚至“城乡统筹”成为李春城的一张“名片”。

但实地调查成都的“城乡统筹试验区”,会发现在新都区、新津、双流等地,失地农民们怨声载道,他们的土地被产业化、园区化,宅基地被征收成为工业园区或开发房地产,却只获得一些微薄补偿,住在统一的社区内。

“我们现在无依无靠,成为真正的失地农民。”成都新都家具园区的农民对李春城的城乡统筹并不认可。

事实上,李春城的“城乡统筹”与“经营城市”同步进行。一方面让80%农民进城,一方面在城市里腾挪土地,发展房地产。一进一出,账很好算,那个时期的李春城更像是一个精明的商人,一本万利的土地财政,巨额的建设投资也都成为他贪腐的战场。

成都市、重庆市是全国首个城乡统筹改革试验区。经过30多年农村土地改革后,农村的发展确实受到土地制度、户籍制度的制约,需要把农村剩余的劳动力从土地上解放出来,提供土地的使用效率,发展现代农业。

这个方向走到哪里都不能称之为错。但是,回顾成都以及其他一些地方的城乡统筹,一个基本的举措就是利用行政命令,在最短时间内,利用两三年时间让农民交出土地、宅基地、上楼集中居住。

这个将农民赶上楼的做法,成都走在全国前列,作为全国的改革试验区,成都也成为国内其他地方学习的楷模。

但直到如今,成都的做法并没有得到广泛认可,甚至在2010年国务院常务会议两次提醒,拆村并居不能大拆大建,应尊重农民的选择。

成都市在做城乡统筹的时候,也是李春城政绩观使然。大干快上,两三年见成效,四五年出成绩。但这么做的背后,又有多少农民彻底改变了自己的生活方式,改变了原来闲适的田园生活状态,留给成都农民的可能是需要十年、数十年进行弥补的创痛。

不可否认,李春城在成都确实做了很多“政绩”,但是这些“政绩”背后总是能够出现他的亲朋帮、“哈尔滨帮”攻城略地的案例。

俗话说,“铲车一到、黄金万两”,究竟这些工程是基于利于一方百姓,还是为自己牟取私利,李春城案案情公布之时,相信可以真相大白。

编辑:陈麒 责任编辑:杨嘉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