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农村发生巨大变化。经济发展,农民生活逐年提高。但是,和很多工业基地一样,一些地方的农村也出现了环境污染问题,尤其是一些以处理工业垃圾为主要产业的村庄和一些以化工、纺织、采矿为经济支柱的村庄,污染问题更加严重。在那里,污水横流、黑烟滚滚,直接影响到当地农民的身心健康。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建设美丽中国离不开农村环境美的建设。事实上,无论是农村产业的调整,还是环境污染整治,村干部与农村群众,都可以更有作为。今天我们介绍的河北省文安县东营村,就是一个昔日从事废旧塑料清洗导致河水污染不能饮用的典型代表村,如今该村已转型为“整治废旧塑料先进村”。请看他们是如何做的——
春暖农耕忙。河北省文安县东营村的一片可耕地里一派热火朝天。两台挖土机正在翻新土地,三五结队的村民正在铺设塑料地膜,有人锄土,有人施肥,好不热闹!“从2013年的3亩藕荷试验田起步,到现在我们已经发展到95亩的莲藕基地了。这几天挖土为莲藕池铺膜,
“看!这藕又粗又长,你闻闻,这断口的地方清香得很!”张洪义从脚边的莲藕试验田里摸挖出一节直径足有七八厘米的藕,带着几分得意地说着。眼前此情此景,让人无法想象就在两年前,脚下的产业园,还满是成片成片堆积的塑料垃圾。
东营村隶属文安县塑料行业发源地的赵各庄镇,是当地废旧塑料清洗行业的典型代表村,村民252户,980人,80%以上从事废旧塑料清洗行业。自2011年7月文安县断腕治理废旧塑料清洗行业以来,东营村积极配合,主动整治,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彻底清除了村内所有的废旧塑料清洗行业,并因此获得县里颁发的“整治废旧塑料先进村”荣誉证书和3万元的转型基金。“捧着证书和基金回到村里,看到的是破败不堪的环境和无所事事的村民。”村党支部书记张洪义回忆说,当时他的心情真是很复杂。
闲聊中,村民跟笔者回忆说,村里干废旧水洗塑料那些年,街道是乱的,田地是荒的,河里的水是臭的,漫天飞舞的塑料垃圾铺满房前屋后,就连祖祖辈辈喝的水都因为污染严重不敢再饮用了。身受其害的村民张满囤无奈地回忆说:“天天蹲坐在荒地里分捡塑料,落下一身毛病,我这条腿疼得走不了路,花5万元做的手术,现在重活都不能干了。”废旧塑料清洗行业污染重、危害大,村民们清楚得很,但是这个行业门槛低、来钱快,十几年干下来,早已成为部分村民家中惟一的生计来源,乍一停下来,有的村民不知道还能干什么了。
张洪义深知村民的难处。怎么办?村庄转型后,经过多方打听,他先后到白洋淀考察藕种,到农科院学习莲藕种植技术,到香河借鉴浅水藕种植经验……现场考察归来,张洪义利用县里奖励的3万元转型基金尝试开发了3亩莲藕试验田。功夫不负有心人。试验田的莲藕长势非常好,这坚定了张洪义带领村民发展现代农业富民兴村的信心。“我们这是浅水藕种植,省水、省地,到了5月莲藕池里还能撒上泥鳅鱼苗,这一百来亩的莲藕地再加上养泥鳅,就相当于二百来亩的收成,土地利用率得到极大提高。”掰着手指头算完细账,张洪义兴奋得很。
如今东营村的莲藕基地已经扩展到95亩,以张洪义和王海涛两人牵头承包、村民自愿入股的方式开展经营,他发起成立的莲藕种植专业合作社已经吸纳18户村民入社,眼下合作社主要是种藕、养鱼,按照张洪义的设想,将来还打算发展生态旅游。张洪义说,如果今年合作社的莲藕长势好、销量好,明年会再开发100亩。他希望东营村的莲藕基地,未来能够成为文安县的一处赏荷好去处。
合作社采取机械化作业,节省了人力,而且实行科学种养、配方施肥,缺啥补啥,既节约成本,又能提高产量。东营村的莲藕基地,现有10名工作人员,他们同时承担着全村的街道清扫、环境维护工作。
“莲藕池旁两侧的路沟,长约800多米,以前是垃圾满地,现在都清理干净了,打算在路旁栽上柳树,河沟也已经清理出来一条,投放了鱼苗。莲藕池的东面是600米长的大型养鱼池,这样安排既增收,又保护了环境、美化了村庄,是一举多得。”村里的老民兵连长王有清这样告诉笔者。
东营村莲藕基地寄托了村民致富的憧憬。但是,莲藕和泥鳅毕竟尚未批量上市,未来的的收益到底有没有保障呢?面对笔者的疑问,不仅张洪义信心满满,王有清也由衷欢喜。原来,合作社的泥鳅还没有下水,就已经有北京的批发市场承诺提供鱼苗并保证回收。
看着王有清老汉的笑容,我们也把心放到了肚子里。其实,张洪义心里还有一个梦,那就是重现东营村过去“荷塘莲花香、鸟鸣人和乐”的胜景。20世纪90年代初期,东营村里还是有荷塘的。随着废旧塑料清洗行业的兴起,村里的水臭了、鱼没了,就连飞鸟都难见踪迹了。一想到这些,张洪义每每痛心疾首。正好县里要求产业转型,他希望东营村能抓住机遇,以合作社为平台,通过发展莲藕种植和鱼苗养殖,为全村的乡亲们趟出一条绿色发展之路,更希望不久的将来,东营村能够重现鸟语花香。
编辑:陈麒 责任编辑:杨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