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北京早晚高峰时的地铁站,九三社员陈广峰苦笑不止。“我每天都乘地铁上下班,最开始没有经验,总让着别人自己排到最后。结果上车时上不去,下车时下不来,十分尴尬。”
14日上午,在九三学社北京市委举办的“北京轨道交通发展论坛”上,现场社员和专家学者为使用率最高的“北京地铁”这一交通工具,冠以“不舒适”、“累”、“不要命”三个关键词。近年来,全国各地开展了大规模的轨道交通建设,以此作为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有效措施。在大量建设的同时,专家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规划覆盖面较窄、线网层次单一、利用率低、投资运营成本高、存在安全隐患等,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该向哪里行?
“北京公共交通出行方式存在严重的结构性问题。”对比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已十分完善的日本东京,民进社员沈砾子提出,北京城市轨道交通单一依靠地铁的发展模式不可持续,最大的问题是北京铁路不能承担城市通勤功能。“比如现在的八通线,根本没有解决京通快速路的拥堵问题,这种市郊地铁就应该定位为市郊铁路。”
陈广峰和沈砾子想到了一起。他不仅研究了日本东京,还将巴黎、纽约、伦敦等几大世界城市的轨道交通模式做了对比。与其他几大城市多层次、多模式的轨道交通相比,北京仅仅依靠地铁的发展模式过于单一,且远远跟不上公众出行的需要。
赵一新社员的观点来源于九三学社北京市委城建委员会的调研报告。对正在规划建设中的北京第二机场进行调研后,如何用轨道交通将第二机场与周边城市高效连接,是社员们普遍关注的问题。最终社员们同样提出了,“第二机场轨道交通应采用市郊铁路标准”的建议。
听着热烈讨论,九三学社副主席赖明忍不住插话进来,“一些成熟的大城市在规划上是以交通引导型的建设思维方式,我们一些城市则是交通追着人走,结果总是落后一步。”
“而市郊铁路最大的优势是运力最大、速度最快、经济环保。基于现有线路进行改造,完全可以操作。”沈砾子表示,这种模式还可以解决城市资源过度集中,改善产业合理布局,市郊铁路应该是解决“大城市病”最好的甚至是唯一的方式。
“还有一个建议,现在北京修建的地铁站越来越豪华,广告也无所不在。”陈广峰说,地铁站简朴大方即可,省下的资金完全可以用于维护管理等地方。这一建议得到了在场社员的力挺。
此次论坛是以九三学社北京市委参政议政专门委员会为主体,联合区级组织、基层支社以及社外专家开展的一次议政活动。在论坛上除了主旨演讲,还设置了点评、解答和互动发言等环节,充分调动了社员的建言献策积极性。在互动中,社员们还对轨道交通运行中的防灾减灾和节能环保问题提出了意见建议。
编辑:陈麒 责任编辑:杨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