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统筹网讯:重庆市政府于2007年出台了《重庆市“四山”地区开发建设管制规定》。按照规定,缙云山、中梁山、铜锣山、明月山地区,突出于高程300米以上的山体为城市生态环境管制区域,管制区面积共2376.15平方公里。
最近,重庆市沙坪坝区政协对辖区内的中梁山管制区进行了调研,发现中梁山脉因地处重庆市主城核心,受城市建设开发影响大,因此造成当地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矛盾突出。
环境好了,生活差了
沙坪坝区中梁山管制区总面积100.52平方公里,区域内有歌乐山镇、中梁镇和山洞街道等三个行政单位,面积7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11万人(流动人口约5.5万),现聚集工业企业500多家,占全区工业企业近20%。管制区域有森林面积7.2万亩,覆盖率43.7%,景区景点19个,农家乐60余家,各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0余处。
调研中发现,由于实施了生态环境管制,山上群众的生活受到了一定影响:
一是经济发展举步维艰。在“四山禁令”下,因山上存在完整行政建制的三个街镇,导致沙坪坝区面临禁建区面积大,上万群众生产生活空间被大幅压缩等问题:如山上场镇建设因“四山禁令”无法推进,危旧房改造、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缓慢。辖区数百家工业企业涉及搬迁和关停,产业空心化加剧,群众增收困难。符合发展旅游、休闲、养生等产业项目,因土地开发使用严重受限,规划和审批手续无法落实。
二是地下空间开发影响群众生活。目前,因重点工程建设,沙坪坝区中梁山规划建设的隧道有18个之多。受喀斯特地质条件及12条已建、在建的隧道施工等影响,山上地质灾害频发。歌乐山镇、中梁镇的8个村124个社有1076户房屋、5个水库、96个山坪塘、392块鱼塘藕田受到损坏,影响供水站11个,农作物13820亩,9000余人生产生活用水受到严重影响,因赔偿纠纷导致群众上访事件频发。
三是补偿配套政策未跟进,居民担心生活无着。主要体现在补偿政策措施滞后,管制规定中缺乏市级层面的补偿政策和配套措施,区级层面也受权限及政策、资金等限制,缺乏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农转非”、享受低保、发展支撑等诉求的手段和措施。广大群众担心陷入“生活无着、生产无计、发展无望”的困境。
调整规划,以经济发展夯实生态保护基础
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国家战略下,把中梁山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放在突出位置,是市、区两级政府工作的题中之义。因此,按照统筹生态保护、生活保障和生产发展的原则,应高度重视和深入研究解决沙坪坝区中梁山的长远发展问题,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夯实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为此建议:
首先,合理调整“四山”管制规划。结合管制区产业定位、地质灾害等情况,优化调整现禁建区、重点控建区范围,明确产业发展用地和建设用地的空间布局,规范区域经济活动。对历史形成的重点禁建区现状用地予以认可,将其调整为一般禁建区,同时启动一般控建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明确沙坪坝区中梁山段生态文化休闲旅游的功能定位,进行统一规划和整体打造,彻底解决该地区地质灾害与中长期发展问题。在沙坪坝区其他区域设立约2平方公里产业转移发展区,逐步搬出山上现有工业企业,减轻生态环境承载压力。
其次,规范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制定出台重庆市地下空间综合开发利用管理制度,在规划设计、建设监管、开发使用等方面进行制度约束。加强对在建隧道的监管,优化隧道施工方案,避免地下施工引发新的地质灾害。对中梁山已规划未实施的隧道重新进行选线论证,提高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科学性,切实保护好地下水资源,把地质灾害的影响降到最低。
第三,探索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完善“四山禁令”的后续配套政策,测算管制区进行生态保护产生的直接成本和机会成本,进行合理的生态补偿。加大市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实施扶持符合区域发展的产业政策,增强该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建立地下工程施工风险保证金和地灾补偿制度,对农业生产因灾受损据实予以补偿。
编辑:陈麒 责任编辑:杨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