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文化消费要让老百姓享更多优惠

2013-09-04 08:09:54  来源:新京报  作者:张旭

昨天,2013文化创意产业(北京)研讨会开幕。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张淼介绍,2012年北京市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中,文化体育与传媒类支出达到140.7亿元,比上年增长61.7%。

龙永图

博鳌亚洲论坛原秘书长

陈平

北京市政协副主席、国家大剧院院长

张淼

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城乡统筹网讯:文化消费,惠民先行。昨天,2013文化创意产业(北京)研讨会开幕。在关注文化消费和文化产业发展潜力的同时,“文化消费”和“文化惠民”成为来自政府机构、企业界和学界人士共同关注的话题。

著名文化学者、首都文化创新与文化传播工程研究院院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在研讨会上表示,文化消费门槛要大大降低。首先是票价这一“硬门槛”,对于老百姓来说还是太高了点;第二是软门槛,惠民就要培养民众文化消费的习惯、品位。

北京市国有文化资产监督管理办公室党委书记张慧光介绍,此次举办北京惠民文化消费季一是为企业服务,一是为市民服务,让老百姓能够享受文化产业发展的成果。

2013文化创意产业(北京)研讨会由新京报社主办。新京报社社长戴自更在致辞中表示,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当人均GDP超过五千美元时,文化消费会进入井喷时代。2012年我国人均GDP已经达到6100美元,但城镇居民文化消费并未实现快速增长。这一方面说明现有的文化产品还缺乏应有的吸引力,另一方面也说明文化产业发展空间十分巨大。

本次研讨会确定的文化消费和文化惠民的主题,也受到与会者的好评。博鳌亚洲论坛原秘书长龙永图表示,参加这样一个聚焦于文化消费、文化惠民的活动还是第一次,特别是看到北京市做了许多努力,感到非常具有开拓性。

昨天的研讨会吸引了来自政界、学界和企业界的数百名代表参加。博鳌亚洲论坛原秘书长龙永图,北京市政协副主席、国家大剧院院长陈平,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张淼分别进行了主题演讲。研讨会还举行了“文化消费趋势和中国经济增长”主题论坛,以及“文化消费与城市建设”“文化消费与文化投资”“文化消费与文化产业创新”三场平行论坛。

注重文化消费载体的实用性

我结合国际上的一些经验和做法提出几点看法供大家参考。

首先,要增强非文化产品的文化含量和文化元素,拓展文化消费范围。与千千万万的非文化消费产品相比,文化产品的范围很窄,这就限制了文化消费的数量和质量。如何拓展文化消费的范围?我认为要使很多的非文化产品,比如老百姓用的最多的产品,家电、家具等等,具有文化的元素,特别是民族文化的元素,实现非文化产品消费和文化产品消费的融合。

第二,要注重文化消费载体的实用性。最近几年,许多城市都修建了一流的图书馆、歌剧院、音乐厅,但布局不尽合理。不少城市都把这些大众文化消费的场馆集中于一个地区,甚至远离城市中心地区,这样很不方便消费者。对城市特别是中小城市而言,与其花钱盖大的博物馆、图书馆、音乐厅,还不如花钱加强社区图书馆等建设,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在这方面要反对形式主义,发展更多符合老百姓需求的文化消费载体,使之发挥更大的作用。

此外,在文化消费当中,要坚持保护和弘扬我们的民族文化。另一方面,在文化消费中,还要着力保护国家安全。我们反对违背宪法、违背人民根本利益的所谓文化产品,要让文化消费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要注重文化消费市场和群体的培养

怎样才能唤醒民众文化消费的活力,有效促进文化消费?结合国家大剧院5年多来的探索实际,我谈谈几个方面:

第一,培养健康的文化消费习惯。全世界没有哪个剧院、艺术中心是靠全年免费发票来运行的,也没有任何一家电影院靠全年免费送票来运行的。文化消费应是我们每个家庭支出、个人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有关部门要把保障基本文化服务与培养文化消费习惯区分开来。

第二,培养市场。不仅要抓艺术的质量,更要着眼长远,抓市场、抓消费群体培养。

第三,创造需求。长期以来,文化产品的营销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创造需求,除了在产品和服务本身上下工夫以外,还要善于把握市场的热点和观众的消费心理,通过高超的传播手段和途径,激发消费欲望。

第四,产品是关键。作为文化机构,关键要生产优质的文化产品,提供一流的文化服务,创造一个良好的文化环境,特别是提供优秀的民族文化产品。只有这样才能拉动消费,最终达到生产者和消费者都满意,形成一个良好的文化消费业态。

第五,良好的政策是保障。要形成一个全面发展繁荣的文化市场,政府必须扮演文化发展繁荣的重要推手,为促进文化消费和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六大举措推进北京文创产业发展

文化创意产业是北京市文化消费的重要产业。在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工作中,我们努力提高文化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着眼北京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和全国文化中心的定位和要求,结合各区县功能定位、发展基础和资源禀赋,实施错位竞争和差异化发展,着力打造核心演艺功能区、文化科技融合示范区、文化保税功能区等。

二是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组建国有文化资产监管机构,加大了全市文化项目资源的统筹力度等。

三是加强融合驱动,推动文化科技协同创新,促进了数字出版、移动多媒体等新业态发展。

四是强化金融助推。2012年,北京市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中,文化体育与传媒类支出达到140.7亿元,比上年增长61.7%;建立了北京文化创新发展专项资金,通过补助、奖励、贴息等多种支持形式,支持文化创意产业项目338个。同时,成立了北京市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公司、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担保公司,与银行合作搭建统贷平台,引导社会资本进入文化产业。

五是实施龙头项目带动。

六是加强平台支撑,培育文化产品的要素市场,汇集信息为文化产业发展搭建平台。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张旭

本版摄影新京报记者 李冬 侯少卿 周岗峰

编辑:陈麒 责任编辑:杨嘉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