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统筹网讯:如果北京没有故宫,上海没有外滩,杭州没有西湖,她们将失去灵魂。在巴黎,埃菲尔铁塔、巴黎圣母院、卢浮宫构成法国历史的缩影;在迪拜,帆船酒店是国家的象征;在悉尼,歌剧院成为澳大利亚的标志……是什么让世人为这些城市倾倒?正是独特的城市核心价值魅力所在。不过近年来,我国许多城市都在追求“国际化大都市”形象,在此过程中,“呆板的、毫无生气的、火柴盒般的水泥森林”涌现出来,成为受人推崇的“地标”。“千城一面”现象日趋严重,有人形容,200个城市如同一母同胞。是谁制造了“千城一面”的现象?我们又该如何力避“千城一面”,塑造有灵魂的城市?
中国城市的尴尬:千城一面 山寨遍地开花
制图:蔡华伟
现象一:千城一面
城市千城一面山寨建筑遍地开花 建筑师该如何作为
近30年,中国建筑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特别是近10年,大体量、超高层的新特建筑在各个城市拔地而起。与此同时,也带来了“千城一面”、“千村一面”的负效应。作为城市面貌与灵魂的塑造者,中国建筑师该如何作为?在18日召开的首届中国地产设计创新论坛上,业内人士就此展开了讨论。
地方新城新区建设数量多规模大 造城盛宴风险大
近年来,一些地方打着推进城镇化的旗号,纷纷建设新城新区,并且有愈演愈烈之势。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对12个省区的最新调查显示,12个省会城市全部提出要推进新城新区建设,共规划建设了55个新城新区,其中沈阳要建设13个新城新区,武汉也规划了11个新城新区。在144个地级城市中,有133个提出要建设新城新区,占92.4%,平均每个地级市提出建设1.5个新城新区。161个县级城市中,提出新城新区建设的有67个,占41.6%。
现象二:摩天大楼遍地开花
多地建设摩天大楼热情不减 往往成政绩攀比工具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超高层建筑是被逼出来的,因为服务业规模太大,而土地资源有限,不得不向空中要空间。但在我国的一些城市,“第一高楼”与宽马路、大广场一样,往往成为政绩攀比的工具,一些地方官的虚荣心决定了城市的天际线。
中国在建摩天大楼占全球87% 被指暴发户式炫耀
与当年的美国、日本相比,当今中国各大城市兴建摩天高楼则是一种“暴发户”式的炫耀,更是一种不自信的表现,因为摩天大楼已经不再是技术、先进、时尚和实力的唯一象征,这种模式已经过时了。监管部门叫停的是一种思维方式,更是当前中国社会的浮躁心态。
现象三:复古仿古成风
新一轮城市建设大吹"复古风" 专家:"仿古"之风不可长
近年来,不管是新区开发还是旧城改造,新一轮城市建设和旅游开发大吹“复古风”,越来越多的明清老街、唐宫宋城如雨后春笋般冒出,仿古街、仿古建筑层出不穷,愈演愈烈。究竟是为了追求历史沧桑感,凸显城市的历史文化符号,还是为了商业开发等功利意图,通过改头换面把城市推向影视化、布景化的虚拟氛围之中?
“假古董”遍地——阮仪三教授谈古城镇保护
第一重误区是我们今天的“拆旧建新”已经堕入了“千城一面,万屋一貌”的境地。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最大的特点就是“多样性”,城和城、镇和镇完全不一样,由于所处的地形地貌不一样,文化背景不一样,这些在历史上不同时期诞生的城镇也不一样。就好像北京和南京不一样,西安和延安不一样,洛阳和开封不一样,扬州和绍兴不一样,古代不一样的,现代搞“拆旧建新”、旅游开发了,把城镇弄成了一样的面孔,这是可悲的。
现象四:山寨洋建筑
各地“山寨”别国建筑成风 官员称系汲取经验
“为什么中国在自己的城市里,建造的不是政治领袖的雕塑,也不是后现代的雕塑,而是一个遥远国度的地标,甚至是大洋之外的小村子?”博斯克对中国青年报记者抛出这样的疑问,“为什么在一个拥有悠久建筑传统的国家,人们会花好几亿搞出山寨版的‘凡尔赛宫’或者‘意大利小楼’?”
可以山寨洋建筑,但如何克隆文明?
据《中国青年报》昨日报道,“为什么中国在自己的城市里,建造的不是政治领袖的雕塑,也不是后现代的雕塑,而是一个遥远国度的地标,甚至是大洋之外的小村子?”美国女记者博斯克对中国媒体记者抛出这样的疑问,“为什么在一个拥有悠久建筑传统的国家,人们会花好几亿搞出山寨版的‘凡尔赛宫’或者‘意大利小楼’?”
多地建设摩天大楼热情不减 往往成政绩攀比工具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超高层建筑是被逼出来的,因为服务业规模太大,而土地资源有限,不得不向空中要空间。但在我国的一些城市,“第一高楼”与宽马路、大广场一样,往往成为政绩攀比的工具,一些地方官的虚荣心决定了城市的天际线。
中国建筑抄袭跟风现象严重 攀比心态致"千城一面"
大家注意到中国建筑抄袭跟风的现象很严重,从原来的“欧陆风”到后来迪拜的超高层,再到现在的“卡通风”,这些风实际上都是从西方刮过来的,很少有体现中国自己特色的城市建筑。之所以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原因主要是目前盲目的崇拜国外设计,认为什么都是国外的好,所以一般很少选用中国设计师的作品。
千城一面暴露立法缺陷 大拆大建抹杀城市个性
中国有几千年的历史,地大物博,评定哪些属于文物古建继而保护相对容易,而景观本身是见仁见智的,哪些景观该保留,哪些该再造,哪些该拆除谁又能说了算呢;将所有老建筑、老景观、老物件都保留,那城市和乡村该如何发展呢?
如何塑造有灵魂的城市
城镇化应直面文化命题 力避“千城一面”现象
千城一面”是我国城镇化过程中广受诟病的一种现象。在相似的城市面孔中,看不到历史和文化对城市性格的塑造。城市有产业而无生活,有生活而无品质;传统的共同体日益瓦解,邻里生活渐趋消失,进而导致人际隔膜、阶层隔膜、人心隔膜,社会信任难以建立;青年人缺乏信仰支撑,社会缺乏共同伦理。这些现象与工业化和市场化相伴而生,成为城镇化推进过程中的副产品。
杜绝“千城一面” 打造特色城市
打造特色城市的对策,要注重延续城市文脉,加强文化传承的宣传、教育工作。打造特色城市,观念更新、理念进步是关键。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彰显独具魅力的城市形象。结合宏观战略和微观战术,确保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和完整性。
我们需要怎样的城市建筑?
在城市、建筑、生活这个关联的命题里,城市需要什么样的建筑?已经不止一次被叩问过,鸟巢、国家大剧院、央视大楼新址也都曾被推上过舆论的浪尖。一面是迅速发展的城市,一面是大众审美情趣的变化,因而在寻找定义中国文化名片的行程中,这个问题值得思考。
如何延续城市的文脉?毁弃旧城千城一面是大败笔
当城市化浪潮在中华大地上奔涌,我们看到了城市面貌日新月异、现代化生活充满便利,也看到了在不少城市,旧城改造、房地产开发一哄而起,大批文物古迹面目全非,古城遗迹遭到空前破坏。结果,许多城市特色丧失,千城一面,不伦不类。有识之士痛心疾首:毁弃旧城是城市建设的最大败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