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目标“大南昌” 南昌城市扩容蓄势待发

2013-08-12 15:30:09  来源:江西日报  作者:杨建智

一种强烈的城市扩张冲动,正在南昌积蓄力量。

城乡统筹网讯:不久前,南昌打造带动全省发展的核心增长极规划正式公布,规划重点强调南昌城市规模要扩大到与其肩负使命相匹配的土地规模和人口规模。 具体而言,便是到2015年城区达到350平方公里、350万人口,到2020年全市达到1万平方公里、1000万人口,城区达到500平方公里、500万人口。

针对城市的扩容目标,南昌市发改委一位负责人坦言:南昌打造核心增长极,其目标是要在中部总量比合肥、人均超郑州,与武汉、长沙、合肥形成四足鼎立格局。可是,过小的城市空间,已严重影响到南昌的产业承载能力和在区域中的能级,南昌正面临被边缘化的危机。

数据显示,2012年南昌经济总量约3000亿元,仅为武汉的37.5%、长沙的46.9%、合肥的72.1%。昔日的追兵已成标兵,在中部城市竞相发展的倒逼之下,南昌各界对城市扩容的讨论与呼吁,此起彼伏,显现出从未有过的急迫。

小南昌的焦虑,大南昌的期待

2011年后,随着新一届领导班子的调整,南昌习惯于跳出南昌看南昌。在对比中部省会城市时人们发现,曾经就在眼前的长沙,如今只能远远看见个背影。而新世纪初还在赶学南昌的合肥,也已在2008年前后,跑在了南昌前面。就连太原,近年来发展势头也直逼南昌。

强烈的紧迫感让南昌上下坐立不安。在分析中人们发现,中部六市区位相近,招商政策和政务环境差别不大,除产业基础不同外,城市空间尤其是城区空间太小,正是南昌落败的重要原因。合肥的超越佐证了这一点,2010年合肥GDP2702亿元,仅比南昌多500亿元。2011年安徽拆分巢湖,做大合肥,合肥GDP达到3636亿元,当年便比南昌多出1000亿元。

城市扩容,带来的不仅是经济总量的简单增加,还意味着可供统筹使用的土地更多,对产业的承载能力更强,市场的容量更大,对周边区域资源的整合能力也会大大增强。江西省委党校江西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所所长黄世贤说道。南昌市一家开发区的负责人则告诉记者,在经历了10年的高速成长后,南昌的开发区普遍遭遇产业用地紧张的困局,不少项目因为无处落地不得不另择他处。

在一次讨论会上,南昌市一位领导呼吁道:南昌城市面积在全国省会城市中排名倒数,别说小马拉大车带动全省发展,即便是带动周边城市、完善自身功能,也显得力不从心,急需大手笔调整行政区划,打破这一困境。

在学界和民间,关于调整行政区划的讨论颇为热闹。

目前,南昌城区仅300平方公里、不到300万的常住人口。不少专家认为,城区规模太小,市内区划不尽合理,是造成目前南昌空间困局的内因。如,红谷滩新区因与一路之隔的新建县存在双重管理体制,只能呈面条状向两端延伸,致使一直未能形成足以辐射全区的商贸中心,与新建县城也形成了明显的发展差距。而湾里虽名为城区,与中心城区却隔着新建县。就此,有专家认为,应将新建县、南昌县撤县设区,将湾里撤区设置风景区管委会,以拓展和优化南昌中心城区的发展空间。直接将周边县市划归南昌,迅速做大南昌,也是各类讨论中的热门话题。受安徽拆分巢湖、做大合肥策略的启发,有网民甚至大胆建言:期望将九江的永修,上饶的余干、波阳,宜春的丰城成建制划归南昌,以迅速提高南昌城市的竞争力,打造高能级的区域性核心增长极,带动全省跨越。

中国城镇化已进入到靠中心城市带动发展的新时期,近年来国内很多省都在心无旁骛地支持省会城市跨越式发展,江西支持南昌打造核心增长极,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便是拓展南昌空间。只有全市达到1万平方公里,城区达到1000平方公里,南昌在中国未来的中心城市版图上才有基本地位。南昌市发改委总经济师柳华说道。

内优外联,空间焦虑下的破解路径

仿佛是一种回应。2012年初,经国务院批准,新建县生米镇成建制划入红谷滩新区,为南昌增加城市用地100余平方公里。按照当时的说法,这只是南昌城区扩容计划中的小方案,更大规模的区划调整仍在酝酿。然而,在此后一年多时间里,更大动作的区划调整迟迟没有到来。

在等待中,对内优化、联动周边,成为南昌空间焦虑下的突围之路。借助生米镇进城之机,2012年初,南昌掀起了九龙湖大开发的热潮——30平方公里起步区全面开建,投资400亿元和300亿元的万达文化旅游城、绿地博览城先后动工,点燃了南昌大发展的第一个引爆点201211月,南昌与工信部共同创立小微企业产业发展示范园。目前,10平方公里的核心发展区建设已全面拉开框架,正成为南昌发展又一引爆点。为化解当前区划的不合理因素,在城郊区县,南昌着力打造以空港经济为重点的乐化组团、以生态宜居为重点的九龙湖组团、以高新产业为重点的瑶湖组团、以现代物流为重点的昌南组团、以休闲度假为重点的梅岭组团。

如今,五大组团产城融合,全面发力,正成为南昌发展的新动力。 20138月初,南昌启动了东湖区青山湖西岸、西湖区洪城路以南水厂路以北片区、青山湖区临江商务区、青云谱区象湖东岸的旧城改造行动。通过集中连片式的改造,腾出成片土地,迅速提升了城区对大项目、好企业的承载能力,为南昌架起了一个个跳跃的新平台。

与此同时,两年来,南昌先后与九江、抚州签订区域合作协议。今年6月,又与九江、抚州、宜春就打造南昌一小时经济圈、昌九一体化、昌抚一体化一圈两化大南昌都市圈,达成了《前湖共识》。

联动周边区域,南昌可谓不遗余力。而更多具有实用价值的区域合作路径,正激发着人们的想象力。

针对省委十三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提出的做强南昌,做大九江,昌九一体,龙头昂起的战略布局,柳华认为,倘若接下来的昌九一体化规划,能在推动昌九间的功能互补、市场互动、公共设施共享的同时,打破行政界线设立昌九新区,则南昌市域空间严重不足的难题将大为缓解。

实习编辑:陈小义 责任编辑:陈麒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