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系湖南省财政厅副厅长)
中央对“三农”工作“重中之重”的定位,对财政支农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更好地应对“三农”工作面临的新形势,落实好中央和湖南省委、省政府对“三农”工作的部署和要求,笔者有以下几点认识和思考:
以什么思路发展农业
思路决定出路。发展农业必须在继承发扬以往好思路、好经验、好做法的基础上,锐意改革,创新发展,走出一条新的发展之路。
(一)把握一条底线。这条底线就是强农惠农富农的政策取向不动摇。始终将农业作为永不贬值的“软黄金”来珍视、保护、发展,毫不动摇地“强农业”,旗帜鲜明地“富农民”,坚定不移地“保粮食”,巩固农业大省地位,实现“由大转强”、“快上加好”。
(二)抓住两个关键。一方面,着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提高农户集约经营水平,扶持联户经营、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民新型合作组织。另一方面,着力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机制,培育发展多元服务主体,为农民提供全方位、低成本、便利高效的生产经营服务。
(三)突出三个支撑。一是突出基础设施支撑,着力改善农业基础环境“短板”,缓解资源要素的根本约束。二是突出科技服务支撑,通过创新体制机制,依托农业科技进步,建设新型农业科技服务体系,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发展内涵式、集约型、效益型农业。三是突出产业体系支撑,重点建设具有湖南特色的现代农业优势主导产业体系,推进湖南从农业“资源大省”转变为“产业强省”。
以什么机制支持农业
机制最具根本性、决定性和长远性。发展农业必须努力健全完善一整套强农富农惠农机制,建立有利于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农民致富的长效机制。
(一)创新保障调控机制,做好农民收入的“倍增器”。一是科学识别,精准瞄准。将扶贫目标重点向贫困人口瞄准转移,建立贫困人口识别系统和模型方法,快速有效甄别不同类型的贫困家庭,准确掌握贫困人口的比例、规模、分布、类型。二是信息统计,动态监测。完善贫困人口统计监测网络,做到户有卡、村有册、乡有簿、县有账,从下至上建立扶贫统计数据库,并实行省市县三级联网,对贫困人口实行台账制、销号式动态管理,做到脱贫一户、销号一户。三是合理评估,有进有退。完善现有农户抽样调查方案和指标体系,在公正合理评估贫困程度和减贫效果的基础上,建立贫困县和贫困户退出机制,避免扶贫资金的“固化”和沉淀。四是农民参与,立体监督。建立财政扶贫项目资金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督检查模式,充分发挥扶贫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审计部门、中介机构和社会舆论监督作用,鼓励贫困人口直接参与监督扶贫项目的设计、实施、评估全过程,实现扶贫监督主体、监督内容和监督方式的多元化。
(二)创新整合统筹机制,做好支农资金的“粘合剂”。一是建立规划引导下的现代农业统筹申报指南。按照突出优势、强化基础、集中布局、规模开发的总体思路,联合相关部门制定湖南省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规划,财政部门在规划引导下制定现代农业重点领域支持指南,在指南指导下聚集各层级各渠道各口资金集中投向。二是推进预算编制环节的资金整合。归并集中性质相同、用途相近的专项资金,改列现代农业生产发展专项,逐步建立支持现代农业生产发展大专项体系。三是继续推进审批权限下放改革。创造有利于县(市)整合支农资金的制度条件,增强县(市)统筹协调支农投入的能力。四是尝试支农部门职能和资源“双统筹”。进一步理顺农、林、水、牧、渔等涉农部门的职能,统筹相关政策资源。
(三)创新财银联动机制,做好社会资源的“乘数器”。一是搭建大型农业项目融资平台。创新农业产业化项目的融资模式和方法,搭建大型农业项目公共融资平台,综合采用税费减免、财政补贴、风险补偿、风险基金等措施,健全农业信贷约束与激励机制。二是支持涉农金融服务创新。因地制宜、量体裁衣,创新涉农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如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联保贷款,开展宅基地使用权、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抵押质押贷款试点,建立农业政策性再担保基金制等,突破农业项目小额贷款难的困境。三是完善农业保险和风险分担机制。健全大宗农产品风险保障体系,提高大宗农产品保险保障水平,发展特色农业保险,实施差异化保费补贴机制,并探索建立农业再保险和巨灾风险分担机制。
以什么政策服务农业
财政扶持农业的政策必须立足湖南省实际,符合农业发展的长远需求,符合财力的现实状况,突出针对性、可行性和实效性。
(一)支持发展农业优势主导产业,开掘农业产业体系的深度。一是打“资源牌”。围绕粮食、生猪、柑桔、茶叶、蔬菜、油菜、油茶、楠竹、水产等十大优势特色农产品,支持推进标准化、规模化、设施化,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二是打“区域牌”。围绕长株潭都市农业圈、环洞庭湖生态农业示范区、湘中南丘岗节水农业带和武陵——雪峰——南岭——罗霄山生态农业带等农业主体功能区,集约利用产地资源,形成区域品牌。三是打“项目牌”。坚持政策不变、渠道不乱、投入不减、管理不松的原则,争取好、落实好、整合好财政支农重大项目,重点建设一批规模集中连片、主导品种明确、发展模式领先的项目县。
(二)支持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提升现代科技引领的高度。一是加强农业科技支撑。支持农业技术创新和储备,加大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示范、推广应用力度,完善农民科技培训体系。二是加强农技服务体系建设。支持打造以县乡农技站所为主的基层农技服务体系,全面提升公益性服务能力,同时支持整合服务渠道,构建服务网络,提供多元化、多层次的农技服务。三是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升规模种养殖水平,促进产销无缝对接。
(三)支持改善农田水利和生态建设短板,提高资源环境支撑的强度。一是加强水利设施建设。建立稳定增长的水利投入机制,突出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以农业综合开发、小农水利重点县建设为核心,加快建设高产稳产、旱涝保收、节水高效的高标准农田,持续改善农业水利基础条件。二是加强农村环境治理。支持耕地质量建设,防治和修复土壤污染;支持农村清洁工程,发展循环农业;支持畜禽水产养殖示范区(场)建设,强化增殖放流等水生生物资源养护;支持清洁能源开发利用,提高农村清洁能源利用率。三是推进林业生态建设。支持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确保“退得下、稳得住、能致富、不反弹”;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创新公益林经营和管护机制;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逐步形成集体林业的良性发展机制。
编辑:陈麒 责任编辑:杨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