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统筹网讯:如何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发挥好产业的支撑作用?青海省政协提出的建议是:以园区经济为引擎,支撑青海东部城市群建设。而今,随着海东撤地建市工作的正式启动,青海东部城市群主体框架开始进入构建期,以青海特色产业为主导产业的各个园区各展所长、错位发展,园区经济成为青海东部城市群建设中极具活力的因素,辐射带动着周边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加快推进以西宁为中心的东部城市群建设,是青海省委、省政府促进全省区域协调发展和统筹城乡一体化的战略举措。东部地区包括西宁市及其所属3县、青海省海东行署所属的6县,人口占全省人口总数的三分之二。城市群建设存在着“城”、“群”同时建设的情况,规划完善及协调、资金投入、区划调整等都不同程度地存在问题。
青海省政协选择“加快推进以西宁为中心的东部城市群建设”这个议题进行了专题协商议政。省政协把议题划分为8个分课题,分别由相关副主席带队,组成联合调研组,分赴西宁、海东及相关县进行实地调查,形成调研报告等一系列参政议政成果。
省政协认为,城市建设不是简单的人群集聚和建筑体组合,没有产业的支撑,难以真正具备形成城市的基础和条件。省政协在对城市群建设所涉及的西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海东工业园区和海东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深入调研及充分协商议政之后,提出:根据各地资源禀赋和发展潜质,立足现有产业基础,进一步突出特色进行错位发展,着力转化特色资源、开发特色产品、培养特色经济,不断增强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竞争力,带动东部城市群发展。省政协还从规划、基础设施建设、文化建设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建议。
青海省政协专题协商议政的成果得到了党政的肯定和采纳。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东部城市群建设有序推进。今年4月,海东地区撤地设市工作正式启动,标志着东部城市群主体框架开始进入构建期。而园区经济在不断优化生产力布局和转型发展中,已逐步成为加快该地区经济提质增效的重要平台。西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依托丰富的盐湖资源、有色金属资源及能源优势,打造新材料产业基地,目前以新能源材料、电子信息材料、新型合金材料为重点的新材料产业体系已初步形成。开发区已累计批准入区企业87家,吸纳就业达6万人,每年新增就业近5000人。
海东地区作为全国重点开发的兰西经济区主体功能区,着力构建东部城市群建设的先导区、承接产业转移的重点区、农副产品供给区、生态保障区和城乡统筹发展试验区。今年,海东地区将储备各类建设项目300多项,总投资达230亿元,全力推进东部城市群建设进程。
在青海的两个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中,西宁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累计投资32亿多元,完成了2个新建核心区的建设,初步建成10个示范区,园区面积达到38.90万亩,实现年收入67亿多元。海东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累计引进各类农业新技术225项,引进农作物、经济花木、畜禽和水产新品种855个,新设备262台(套),建立专家大院2个,累计完成总产值33亿元,实现利润3.4亿元。
从政协的议政建言到规划蓝图,再到园区经济的强力带动,青海用实践证明:产业经济的发展是一个地区城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有力支撑。
编辑:陈麒 责任编辑:田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