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刚放亮,辉南县辉南镇长安村小筒沟屯的果园大户孙忠臣便早早爬起来,匆忙洗完脸后,拿了把铁锹向后院走去。他的脸上挂着微笑,一边哼着小曲,一边清除通往果园路上的积雪,邻居见了忍不住问他是有什么喜事吗?孙忠臣边铲雪边回答:“喜事,天大的喜事,农大专家要来我家唠唠果树的事儿。”邻居说:“等专家来了,俺也去听听行吗?”孙忠臣笑着说:“行啊,都一起来。”上午10点40分,专家组踏着积雪,风尘仆仆走进孙忠臣的果园。专家组组长、吉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院长王连君拉着孙忠臣的手,称赞他的果园搞得好,不但自己挣了钱,也为乡亲们致富开辟了一片绿洲。听了专家的称赞,孙忠臣眼睛湿润了,这些年经历的风雨、走过的坎坷一齐涌上心头,不禁让他感慨万千……
时间追溯到1987年,那时的孙忠臣整天跟着父亲孙青春在这片荒山上劳作,劈树趟子、挖坑、栽果树,每天没有闲着的时候,一个春天下来,累得腰酸背痛,手上的老茧有硬币那么厚。孙青春是个闷葫芦,轻易不说话,只是指使儿子干这干那,孙忠臣弄不明白,父亲为什么整天跟这荒山较劲,干点什么不好,非得在这土坷垃里刨食,他真想撂挑子不干了,可一看父亲那严厉的眼神,他放弃了这个念头。父亲毕竟老了,他不能图自己一时痛快,让父亲一个人扛起这片土地。想通后,他手里的活儿也就干得快了。经过五年的辛勤劳作,1999年,孙忠臣的果园形成了规模,也有了效益,一到秋天,123苹果挂满枝头,整个山村弥漫着果香,孙忠臣这时候才明白父亲的苦心。2012年,正当他要大展宏图时,父亲却离他远去,老人弥留之际,把孙忠臣叫到跟前,他让儿子牢记:“咱是农民,就该在土坷垃里想招,土坷垃有富也有穷,勤劳就能生富。”孙忠臣看着父亲,眼睛里充满了泪水,父亲的话他不但要记在心里,还要付诸行动,这才是对父亲最好的承诺。父亲走了,留给孙忠臣的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那就是果树需要更新换代,再继续发展123苹果肯定是条死路,但换什么、怎么换,孙忠臣拿不准,这让他陷入了苦苦的思索中。过去有父亲掌舵,他出把力,跟着干就是了,现在这一切都压在他的肩头,自己能挑起来这副重担吗?那阵子他吃啥都没味儿,妻子看他着急上火的样子,心疼得直掉泪,可却不知道怎么劝他,只能默默地做些可口饭菜,缓解丈夫的压力。到了晚上,两人趴在炕沿前,掰着手指头回想家里这些年所经历的事情,最后孙忠臣心里有了底,他要出去开开眼界。
正当孙忠臣准备行装外出时,他嫁到外地的姐姐给他提供了一条信息,黑龙江一家园艺科研部门推出了一个新品种——隆丰果,目前正在推介。孙忠臣以特有的思维方式感觉机会来了。他放下家里的活儿,匆匆赶到现场,听了科研人员的详细介绍,他觉得这正是自己多年来梦寐以求的品种,他的果园无论从选址、土壤结构和采光等各方面都适合。费了很多周折,他搞到两株新品种,小心翼翼地包好带回来,可新的难题又出现了,仅凭这两株啥时候能繁育起来呢,他望着树苗,陷入了沉思中。突然,他想起父亲教给他的芽接技术,利用嫁接技术,三年就可以将家里的果园全部更新,想到这,他的心里一下子释然了。主意有了、思路通了,剩下的活儿对于他来说是轻车熟路。整整一个夏天,孙忠臣顶着烈日在地里忙着嫁接、切口、取芽、包芽,小心地操作着,他终于完成了自己的心愿,到了第四年,他家的果园全部栽上了隆丰果,望着眼前的新绿,他心里美滋滋的。
从2014年开始,他的隆丰果走进了百姓的视线,但仍有不少问题等他去解决。有一阵儿,树上挂的指甲盖大小的果子像被开水烫过一样,后经专家指导,是缺钾硫化钾肥所致,找到原因后,他像照顾孩子一样给树苗施钾肥。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付出换来了丰硕成果。春天,阵阵花香扑面而来;秋天,红彤彤的果子压满枝头;收获时,全家老少齐上阵,连在外地的女儿也回来帮忙,摘果、选果、装车,虽然累点但心里却甜。孙忠臣并不满足,又琢磨起如何克服果树的大年小年问题,以前虽听专家讲过梳果,可他并没往心里去,在他心里,这个问题是多年形成的定势,轻易不会改变,然而,现实却是上年疯长,下年低迷,产量不稳定,收入也就忽高忽低。为解决这一难题,近两年果树坐果时,他都会带着全家梳果,使果园不但稳产高产,而且果子又大又甜,投放市场,备受欢迎。
隆丰果让孙忠臣收获满满,而改变菇娘的栽培技术,却让他费了一番周折。长安村栽种菇娘要追溯到70年代,由于地理环境影响,长安村菇娘虽然个头不大却甜得出奇,这一特色产业让许多村民尝到了甜头,种植技术也在不断更新。第一代大地菇娘,第二代地膜菇娘,尽管产量产值在不断翻番,可孙忠臣并不满足,他又想栽种大棚菇娘,这是一次对菇娘种植的革命,村民都不愿冒这个风险,可孙忠臣不管这些,在村里组织的外出学习中,他第一个报了名,要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听了人家的经验,看了人家的做法,孙忠臣心里有了谱,他要结合本地气候和土壤结构,种出自己的大棚菇娘。孙忠臣的这一想法得到辉南镇党委、政府和村党支部的大力支持,镇委书记多次到他家果园现场办公,解决问题,并在资金上给予扶持。2016年春天,在许多人还在观望时,孙忠臣的大棚已立在了北坡上,虽然有成熟的经验,但孙忠臣心里也在打鼓,这要是不成,出点儿力不要紧,经济损失对他来说可是不小。他下决心反复钻研,边学边实践,从菇娘移栽开始,每一步都有详细记载。经过一番研究,他的大棚菇娘不但长势喜人,而且提前20天上市,每斤卖到30元,这一年仅6个大棚的收入就达6万元,加上隆丰果的收入,2016年共收入18万元。村民见证了孙忠臣家隆丰果收获时的喜人景象,便都跃跃欲试,2017年全村发展隆丰果138亩。
孙忠臣成功了,以他的多思和实干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天地,也为产业结构调整闯出了一条新路。每当提起这些事,孙忠臣都感动地说:“这些都是党委、政府扶持得好,没有他们的理解和支持,借咱一百个胆也不敢干,还是那句话,感谢党、感谢政府的好政策。”
编辑:波波 责任编辑:颜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