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乡统筹发展网讯(通讯员:冉亚清)革命老区石柱土家族自治县石家乡安桥村座落在海拔1200米的士家山寨上,拥有7个村民小组,557户、1837人,现有扶贫户120户。该村底子薄,贫困人口基数大,脱贫攻坚任务重。
两年前,石柱县畜牧局方自勇受派到安桥村担任起了扶贫工作队队长。
从进村起,方自勇便随村两委一班人,深入到该村7个村民小组,通过入户上门,调查研究,召开村组干部会、村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等方式,集思广益,倾听群众意见。并明确了近年扶贫开发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和保障措施,有针对性地扶持村里的贫困户发展辣椒、高山错季莲耦、饲养生猪、土鸡等特色产业,以“对症式产业扶贫模式”帮助120户贫困村民顺利脱贫。
“对症下药”开良方
今年54岁的安桥村石坎组土家村民谭先尧,因没有一技之长,两口子身体又不太好,平时与妻子朱云芳仅靠种点玉米、水稻之类的作物来维持生机,生活比较困难。
2016年,方自勇被确定为了谭先尧的帮扶责任人。
“方队长多次来我家和我谈心,了解到我身体不好,但一些基本的家务活还是可以承担的,便建议我自己在家搞养殖,我也觉得方队长给自己指了个不错的方向。”谭先尧说。
彼时,正缝石柱县下达2016年中央现代农业(山羊产业)专项资金项目建设倾斜的优惠政策。
在方自勇的引导下,谭先尧对山羊养殖有了很大兴趣。
饲养山羊,必须修建设罝有隔离圈、医务室、办公室、消毒室、干粪堆积池、化粪池、沼气池的规范化养殖圈舍。
作为专业人员,精通畜牧专业知识的方自勇,亲自为谭先尧设计圈舍图纸,并协调相关部门为他办理建设用地和木料审批手续,请来挖掘机实施平场。
经过近两个月的紧张施工,一栋可容600只山羊的标准化饲养圈舍落成了。
圈舍合格了,就差山羊。谭先尧东借西凑了70000块钱,方自勇全程跟踪,先后与大竹县、万州等地为他选择联系品种优良的种羊。
2016年11月,他带着老实本份的谭先尧驱车前往万州区燕山乡黑山养种繁场挑选了45只体格健壮的黑山羊做种羊,当天运回家里关进了宽敞洁净的标准化圈舍。
为预防羊群乘车旅途巅波后出现疾病,方自勇连夜联系了石家乡兽防站站长秦红建前来给45只黑山羊注射了复合维生素B注射液、毒痢康、土霉素等预防药物。
由于各个环节把关严格,引进的45只黑山羊至今活崩乱跳,没有一只损失。
“说实在的,作为我这个家庭,哪怕损失了一只山羊,我也会输不起的,现在党的政策好,干部真心实意地帮助贫困户发展经济,找准致富项目,并全程跟踪服务,年仅30的方自勇队长就是这样一位热心人,”谭先尧、朱云芳夫妇如是说。
自从引进良种山羊后的这几个月来,方自勇还时刻牵挂着这些山羊,三天两头地向谭先尧家里跑,上门为他提供技术指导,了解山羊的生长状况,并免费提供疫苗。
同时,方自勇还为谭先尧申报了市级示范养殖场,现已被批准为《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仙尧山羊养殖家庭农场》。
在方自勇的热心关注和谭先尧夫妇的精心饲养下,引进的黑山羊生长状况良好,多数母羊已受孕产下了30多只惹人喜爱的小羊熹,加上原有的山羊,现已圈存90多只。
“照这样发展的话,到年底圈存200只山羊是不成问题的。”谭先尧激动的告诉笔者。
谭先尧算了一笔账,年内只出栏120只山羊,平均每只按最低900元计算,可获得10余万元的效益,除去成本,还可净增20000元,且还纯赚了100只山羊。虽不算发“羊财”,但收入还是可观的。
“像我们这样身体不好,也没有啥技术的人,一年下来,能挣上个两三万元,也就知足了。今年我家就可以脱贫了,生活肯定会越来越好的。”谭先尧夫妇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精准帮扶摘“穷帽”
石家乡安桥村杨柳组48岁妇女苏太淑,居住在一个偏僻的土家山寨上。
由于地理环境的制约,这里生活异常艰难。
由于要担负起整个家庭的重担,还要照料久病的父母。过去,在村里不少村民移居城镇或外出打工挣钱时,苏太淑选择了留下来。
日出而出,日落而归,苏太淑始终默默地在田园里辛勤劳作。
过去多年,她种植辣椒、玉米、饲养生猪、土鸡、山羊什么都干过。但一年下来,始终是收支失调,生活在贫困线上。
2016年,方自勇成为了她的帮扶人。
随后,方治勇经常前去与她亲切摆谈,帮助她总结经验,找准存在的问题,寻求更有效的经济发展路子。
“苏太淑过去发展的项目较多,满河是滩,千头万绪,人力转不过,财力也不足,因此,收入频频,这就是制约致富的原因。”方自勇觉得。
“同样,在这样一个偏僻的土家山寨上,一个经历了几十年风风雨雨的土家族妇女,既能吃苦,又有远见,还能在自已生活的圈子里琢磨发展经济,寻求致富的路子,实属难得。” 方自勇认为。
对此,方自勇把苏太淑列入自已的重点帮扶对象。他也暗下决心,在安桥村任期内,一定全力帮助摆脱贫困,实现她的致富梦。
“过去,苏太淑养殖过土鸡,有一定的养殖技术,而且这里山林较多,可尝试散养。”方伺勇说。
很快,在方治勇的帮助下,苏太淑便利用房前屋后的林地建起了养鸡场,规模性的养起了土鸡。
仅仅两个月时间,养鸡场成功孵抱出了2000多只雏鸡,再经过方自勇的精心指导,养鸡场小鸡成活率达到95%。
2016年底,苏太淑通过卖鸡、卖蛋收入达到40000多元,目前还圈存有公鸡和母鸡1000多只,每天下蛋200—300只,因其是纯土鸡蛋,十分抢手,收入可观。
“我的土鸡产业能有今天的效果,还真得感激方队长的大力支持和热心帮助!说实话,这些年来,上面都在喊扶贫,但沒有一个象方队长这样的干部来到我们这些贫困户家中帮助规划、选择项目、亲自动手、发展经济。我们很希望多有些这样的干部,也想他在我们村多住些日子,这样,我们这些贫困户就有盼头,有希望,致富的日子会越来越近。”苏太淑说。
整合优势助“脱贫”
石家乡安桥村虽然位置偏僻,条件艰苦,但是却风光秀丽、历史悠久。
村内有百年沧桑姚家院、绝壁悬崖洞岩寨、碧波荡漾安子湖、人生转世望乡台等自然景区景点。
“如果把这些丰富的旅游资源用好用活了,将会给安桥村土家村民带来一笔不裴的经济收入。”方自勇认为。
前些年,安桥村也有少数村民办起了小规模的农家乐,但由于基础功能设施欠缺,没有形成品牌集聚效应和规模。
2016年下半年,方自勇在与村两委成员商议后作出了具体规划和分工,眀确主要由他协助党支书冉启奎向上级相关部门争取项目资金,加大安桥村基础功能设施建设。
截至目前,该村累计向上级相关部门争取了300多万元的项目资金,用于整治山坪塘32口、硬化村组水泥公路12.8公里,新修人生转世望乡台、绝壁悬涯洞岩寨青石板步游道3.2公里,人行水泥便道路15.9公里。
特别是进入2017年,方自勇针对村里基础功能设施建设不断完善的情况,于3月初与村委成员一道摸底调查,走访几大景点周围的村民,向他们宣传创办乡村旅游农家乐的挣钱路子,得到了村民的认可。
很快,村里有65户农民进行了申报,希望建起农家乐。而目前,这些农家乐正在锣密鼓地加紧装修和完善各种相关手续。
待进入盛夏时节,即可投入营运。今年,必将迎来万千游客。
“游客来村里以后,更能给村民们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不用到年底,村里的贫困户就能脱贫,安桥村也将迎来新变化。”方自勇感叹。
编辑:李朋 责任编辑:颜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