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师傅,我的棉絮做好没有,我后天要带起走哟!”
——“快了快了,已经在缝边了,你放心嘛,保证你后天拿得走。”
来催要棉絮的人叫陈学文,家住綦江区永城镇永丰社区。陈学文过两天就要启程出远门,临行前特地来看看自己的棉絮做得怎么样了。
棉絮重
为啥不到外地买?
棉絮又大又重,一路上带着多麻烦,到了外地再买不就行了吗?
“这个你就不懂了,他家做的棉絮四周整齐,厚薄均匀,盖起不散。最重要的是,他还承诺10年内有质量问题一律换新。”陈学文说,前两年在外打工没空回家时,他还特地让老胡做好了棉絮,从綦江区专门邮寄到外地。
让陈学文这么信赖的人,名叫胡治明,綦江区永城镇大兴村人,12岁那年跟着父亲学习弹棉絮,一干就是41年。如今,他的手工棉絮店就开在永城镇老街上。
“最开始我们一直都是在万盛做棉絮,1995年才回到綦江永城开了这个店。”胡治明说,虽说永城是老家,熟人比较多,但开店最初那几年,制作棉絮的店还不少,刚开始生意说不上太好。
偶尔有客人上门,也都是千叮咛万嘱咐。
“没在你家做过,都不晓得质量怎么样。棉花一定要用好,线缝密点,不然几天就散了。”
“您放心吧,我做的棉絮,你拿回去用了就晓得,而且承诺您,我做的棉絮,10年内出现任何问题都一律换新。”
话说出去了,胡治明也是这样做的。
保质难
为啥他敢保10年?
交谈中,胡治明给笔者演示了铺面线的手艺。一杆竹竿牵着棉线,在四周布满桩子的绷子床上来回飞舞,一层一层将棉线织满整床棉絮。
“下一个步骤就是缝边,要将四周散落的棉线缝整齐。”胡治明一边缝,一边给笔者解释。可缝了不过两三针,胡治明突然停了下来。
“遭了,刚才只顾着跟你说话,面线都少铺了一层。”说着,胡治明又拿起了竹竿,重新认认真真地在已经密密麻麻的棉线上又铺了一层。
“面线一般铺四层,其实就是将棉线密密麻麻地织在棉絮表面,防止它散,少铺一层多铺一层一般人也看不出来。”胡治明说,但是他过不了自己这一关,每床棉絮都要仔仔细细地将弹棉花、铺底线、铺棉花、铺面线、缝边、压熨、缝中线7个步骤一丝不苟地做完,他才能放心地将棉絮交给顾客。
正是凭着这一股子一丝不苟的劲儿,胡治明慢慢赢得了顾客的信任,生意也越来越好。他对“10年内出现问题一律换新”的承诺,也都一直有效。
“很幸运的是,这么多年了,我卖出去的棉絮,还从来没有人拿回来找我换的。”胡治明说。
费工夫
为啥不愿“节省”点?
今年已经53岁的胡治明,视力已大不如前,好多细活都是凭着手感在做,速度自然也慢了下来。每天20来床的出货量,仅靠胡治明和妻子两人是完不成的。
店里差人手可以请人。“帮手也不是随便请的,必须要内行,而且每床棉絮都得按照我的标准,规规矩矩按步骤完成。”胡治明说,曾经也有人劝他,做一床棉絮最快都得两个小时,手工钱也就40块钱,何不在手工步骤上“动动脑筋”,既节省时间也节约材料嘛。
这种想法立即就被胡治明拒绝了。“我的店开到今天,靠的就是质量和口碑。可不能因为一点小小的利益,砸了自己的招牌。”胡治明说,“10年换新的承诺已经是众人皆知,万一哪天有人因为棉絮质量问题回来找我,那可就笑话大了”。
编辑:波波 责任编辑:颜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