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

16位股东来自全国 缙云山上开间客栈

2017-02-08 10:18:50  来源:重庆日报农村版  作者:左黎韵

深冬时节,缙云山山腰,民俗客栈“缙云小住”依旧人气不减,每到周末,客栈内十几间客房几乎天天爆满。

“当初打造这间民俗客栈,就是想让都市白领在城市的近郊能有一个安静发呆的地方。”缙云小住老板赵沿海说。与普通的乡村农家乐不同,这里除了主打田园风情外,还将民俗文化融入其中。

辽宁人巧识商机

从缙云山脚驱车而上,不到半小时便看见掩映在山林中的缙云小住。小住周围是几家农户,一路上,还能看见漫山跑的土鸡。置身这座离主城繁华地带不到50公里的小山村,大有偏安一隅之感。

39岁的赵云海是辽宁人,几年前,他还在沿海上班,过着朝九晚五的稳定生活。但随着城市生活节奏的加快,赵云海发现,越来越多的上班族渴望利用休息时间回归乡村,在闲适的山野中放松自我。可是,农村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因为缺乏青壮力,许多乡村旅游资源被荒废,偶有几处农家乐集中点,也难以打破同质化发展桎梏。

于是,赵云海萌发了辞职发展乡村旅游的念头。“我计划的乡村游与传统的农家乐定位不同,传统的农家乐主要特点是经济、实惠,而我则想让看似‘土气’的乡村游变得更文艺、小资,其风格更接近民宿。”赵云海说。

让他意想不到的是,当他将自己开办乡村民俗客栈的计划书发布到微信朋友圈后,立刻引起了强烈共鸣。十几名网友发来好友申请,希望与他合伙创业。

民俗客栈受青睐

“缙云小住”的股东一共有16人,他们来自全国各地,王雪梅是土生土长的重庆人,正是在她的推荐下,赵云海最终选择了缙云山。

从盘山公路到“缙云小住”中间隔着一条青石板路,赵云海说,装修时,他故意保留了这条石板路,以突出乡村气息。走过石板路,一栋三层高的小楼房映入眼帘,白墙灰瓦,看上去古朴典雅。

记者看到,小楼房采用砖木结构,室内装修也以“木”元素为主。“以前,这里是一座泥墙土房,装修时我们尽量保持它的原始风貌,老屋的夯土墙、屋后的磐石都尽量保存。而洋房主打‘木’元素,与周围的环境显得很协调。”赵云海说。

“缙云小住”的消费人群主要是主城白领,虽然一晚住宿费在500元左右,但依然倍受游人青睐。“在重庆很难找到这种离市中心不远、且适合发呆的小院,我和朋友是这里的常客。”家住渝北区的刘小玲告诉记者。

在乡村“玩”出文艺

传统农家乐为增添游人乐趣,会推出鲜果采摘、钓鱼、棋牌等活动。可是,赵云海想做更新颖的活动,要突出“缙云小住”文艺、小资的主题。

“像丽江、双廊这些民宿旅游较发达的地方,都非常重视培育自己的文创产品,普通产品被赋予文化后,价值就会成倍增加。”赵云海说。于是,他聘请手工艺人,在“缙云小住”开办了工作室,住店的客人可免费到工作室学手艺。记者看到,工作室里摆满了各种木制小把件,其中一部分还是客人留下的。

“以后,客栈的名气大了,我还准备将这些木质小玩意打造成纪念品。” 赵云海说。

与此同时,“缙云小住”也带旺了周边农特产品的销售。

向安琼是缙云山上的农户。过去,她种植的萝卜只能卖几毛钱一斤,去年,向安琼直接将萝卜卖给“缙云小住”,收购价涨到了每斤1元钱。去年,仅销售萝卜就为他们一家增收数千元。

在当地,像向安琼这样吃上旅游饭的村民还有很多。

“这是一个双赢的项目,它既能实现许多城里人回归村野的梦想,也能带动农村经济发展。”李云海说。

编辑:波波 责任编辑:颜劲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