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

张红梅:“养殖西施”带富乡亲

2016-11-01 09:40:55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SystemMaster

一面是培养了她的公司,给出15万元年薪的工作;一面是养育了她的贫穷的家乡。两难抉择中,她选择了后者。

在她的带领下,6户村民办起了养殖场,她招聘的工人全是贫困户。

她就是毕节市“三八红旗手”,年仅30岁的张红梅。

2003年,织金县板桥乡跃进村17岁的张红梅刚念完初中,因家贫不能继续上学,只身前往福建打工。

张红梅务工的地方是养猪场——双玉杜洛克育种有限公司,500元的月工资并不高,但她有一股使不完的劲,脏活、累活全部都干。3个月后,这位苦干勤学的姑娘得到了公司的重用,安排她进入福建龙岩学校读书,学习农业种养殖技术。

在3年求学时间里,她白天在学校上课,晚上回到公司的养殖场上班。毕业后,张红梅当上了公司技术总监,负责4个养殖场的养殖技术。

2008年初,张红梅回老家生孩子。目睹家乡的贫穷,她产生了留下来的想法,但为了报答公司的培养之恩,她还是回到了福建,升任养殖场场长。

之后,张红梅轮流担任了公司4个养殖场的场长,公司养殖规模发展到40多万头生猪。

但是,家乡的贫困一直让他牵挂。2013年9月,张红梅放弃了年薪15万元的工作,回到了夫家所在的板桥乡幸福村,着手养殖场建设。2014年1月,投资80多万元的红梅养殖场建成。一年下来,张红梅赚了20多万元,也获得了毕节市“三八红旗手”的殊荣。

2015年6月,注册资金100万元的板桥乡幸福村鹌鹑养殖专业合作社成立,村委会委托张红梅管理、经营。她投资26万元,每年返还20万元给村委会,5年返还完毕,盈利部分三七分成,她占三成。现在,合作社每天生产鹌鹑蛋约1600斤,市场价6元/斤,供不应求。

合作社招聘的12名工人都是幸福村的贫困村民,基本工资1800元,加上提成等,人均月工资3000元。

“我以前长期在外面打工,孩子从小学到高中,我没有给孩子开过家长会。”工人郭佳琴说,回到家乡打工,既可以照顾孩子,收入也不比外面打工少。

张红梅不仅提供就业岗位,还利用自己的技术和经验为村民排忧,共同致富。2014年5月,板桥乡中心村的孙华忠喂养的20头猪都脱皮,张红梅给猪注射了维生素,让猪健壮长大。去年初,在张红梅的指导下,孙华忠投资15万元,将9间猪圈扩建到40间,喂养120头猪,今年一季度赚了10多万元。

热心助人、技术过硬的张红梅,带领村民依靠养殖迈上了致富路,被村民亲切地称为“养殖西施”。

编辑:波波 责任编辑:颜劲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