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

贵州关岭:建筑老板返乡养羊 带富一群人

2016-04-11 09:50:51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SystemMaster

16岁外出打工,一步步的当起了城里搞建筑的老板,而后回到乡下搞了养殖,八竿子打不着的两个行业,这位老板是怎么想的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听听关岭普利村46岁的老板吴毕生怎么说?
2015年的春天,贵州关岭县关岭普利村来了一位城里搞建筑的老板,他也要和村民们一起养。这位老板的举动让很多人不解甚至觉得有点“好笑”。从城市到乡村,从建筑业到养殖业,逆向回归,跨越八竿子打不着的两个行业,这是为啥呢?
16岁就外出打过工,回乡做过酒,开过车,吃过不少的苦,最后一步一步有了自己的建筑公司,这个从关岭花江镇下石村走出来,今年已46岁的老板吴毕生告诉记者,回乡养牛这是他的一个长远规划。
养牛计划遭家人反对
“当初你是个农民的时候,我没有嫌弃你条件不好,就和你结婚,现在你又要去当农民,那我何苦陪你艰辛创业,还不如当初直接就当农民。”当初提出要到乡下养牛,吴毕生的妻子第一个站出来强烈反对。
在吴毕生看来,以前妻子对自己做什么决定都言听计从,虽然他也预想到了会是这样的结果,像今天这样的情景还是远远超出预料。
十几年前,吴毕生是一名普通农民,因为收入低无法养家糊口,开始到城里做起了建筑工人,泥水工、搬运工、包工头……通过不断努力,开办了一家建筑公司,优越的生活,幸福的家庭,让身边的人羡慕不已。
令吴毕生更加意外的是,连一向听话的儿子也对自己的选择表示反对。“爸,你当初好不容易把我们从老家带出来,就是不让我们吃苦,现在你要回去,我可是第一个不答应!”
邻居们同样不理解,大家谈论到这个事情的时候都摇头说:“这吴总真是疯了!”
心里放不下那片土地
家人反对,邻里质疑……但吴毕生自己心里却很有数。
找了个机会,吴毕生与家人坐下来谈了一次话,哪怕不成功他也要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谈话中,他从自己的成长经历讲起,再说道自己的思乡情怀到国家的政策号召,这一次家人没有再反对。
“我虽然没读过多少书,但是我常常关注国家政策动向,从小的讲我是到农村种草养牛,从大的讲我是和家乡群众在抢抓国家和全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园区的机遇。”吴毕生这样说。
2015年,吴毕生回到山旮旯里办起了养殖场,开始了他的二次创业。
当年3月,他的关岭盛世畜牧发展有限公司在普利乡普利村正式落成。
公司占地25亩,流转草山荒坡5000余亩、修造圈舍1800平方米,办公用房120平方米,员工宿舍200平方米,蓄水池210立方米,无害化处理池30立方米,粪污处理池110立方米,牧草揉搓机2台,种植人工牧草400亩,存栏牛313头……吴毕生首期就投入了500万元。
吴毕生以“村集体+公司+农户”“136”模式带动群众发展,将精准扶贫建档立卡贫困户和具有养殖基础的农户优先作为公司合作对象,公司统一分配牛仔,产生利润村集体、公司、农户按照1:3:6进行分红,让群众有了致富路。
截至目前,吴毕生的公司共发放关岭牛146头,覆盖精准扶贫建档立卡贫困户32户,贫困人口131人。
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
看着眼前的成效,吴毕生知道,群众致富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公司必须要有长远打算。吴毕生给公司制定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计划到2020年,培育当地草地畜牧业专业技术人员20名,实施高产优质牧草种植达3000亩,秸秆青贮加工达2万吨,草地改良10000亩,优质牧草的覆盖率达60%以上。公司实现牛存栏4000头,牛出栏1300头,项目辐射带动养牛农户500户,种草农户200户,实现户均增收1.2万元以上,不仅带动普利村的群众致富,还能有效辐射周边群众受益。
在养殖场里,看着圈里的黄牛、院里的孔雀、珍珠鸡、池塘里的鱼……吴毕生说这就是自己梦中的“桃花源”,他要带着乡亲们一起养牛致富,开创幸福生活!

编辑:波波 责任编辑:颜劲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