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

曹明富:带领农民种红枣 做致富带头人

2015-12-30 10:02:02  来源:三农信息网  作者:SystemMaster

新疆阿克苏市喀拉塔勒镇的曹明富,是一个爱钻研的新型农民。他立足少数民族地区,建立种植专业合作社,坚持“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社员”的发展模式,按照统一良种供应、统一技术规程、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收打、统一购销的标准化生产方式,带领万名少数民族群众走产业化之路,解决了近广大农牧民的致富难题,成为一名杰出的农村致富带头人。

【改变落后思想做致富带头人】

喀拉塔勒镇是一个农、林、牧结合的建制镇,农业人口2.9万人,2006年以前,农民主要以种植棉花为主,由于种植结构单一,每年的纯收入徘徊在千元左右,成为制约农牧民致富的瓶颈。

曹明富作为带领群众种植棉花的带头人,眼看着农牧民的付出繁多,收入微薄,开始考虑新的种植方式,他先后赶到山西、河北、河南、山东等地,考察了苹果、栗子、梨子、红枣等的种植和销售情况,回来后,选择了种植红枣的模式。

由于采用的是新型种植方法,曹明富很快就取得了良好的种植效益,2009年获得了每亩超万元的可观收入。看到自己的种植方法效益很高,他立即向周围农牧民进行推广,并于10月创办了阿克苏戈壁枣业农民专业合作社。

曹明富刻苦钻研学习科技文化知识和实用技术,发明了实用新型技术专利——新型果树移苗器,结构简单,操作简单快捷,且对树苗周围土壤的扰动较小,提高了苗木整体的成活几率解决果农移栽难的问题。他还结合农牧民的种植难题,编写了“枣树种植口诀”、“枣树管理十字法”等,给农牧民极大的帮助。

经过两年的努力,合作社最初仅有5户农民,发展到400户,每户年均收入突破10万元。如今,他的合作社还辐射到周围28个村庄的11000多家农户,发展红枣产业13700亩。

为搞好新品种推广,针对多数人对氮肥感兴趣,不观果树树相,不看品种特性,偏肥现象严重,红枣品质有所下降,他推广了有机红枣种植方法,并引进了红枣有机肥的生产方法,大力实施有机肥工程,杜绝了红枣上化肥的传统施肥方法。

他还采用喷施有机药品,实施新型科技灭虫等科技项目,通过资源整合,坚持环保、绿色、有机的种植模式,统一收购加工、分级、分类包装,社员年收入比非社员高出收入近3倍。

阿克苏戈壁枣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也成为阿克苏的一家样板社,2013年被评为国家级示范合作社。

【改变果品品质做农业产业化】

红枣成林后,每到销售季节,果品总受到外地客商的打压,有时候,阿克苏的红枣价格和内地的差距竟然在一倍以上。

“我们的致富成果不能被商人拿走了。”曹明富说。他把建立红枣加工厂的思路和大家一说,合作社社员们都齐声相应,他们投资1200万元建成12000平方米的红枣加工厂及5000平方米的晒厂,购进了加工设备,年加工红枣5000吨。

“合作社每年都给我们签订合同,从品质到销售,每一项都有规定,我们拿到合同后,可以从合作社领到各种药品和肥料,还能得到合作社统一的管理,非常省事。”喀拉塔勒镇喀尔克沙提村农民吾斯麻木提种植红枣已经5年了,今年他家15亩地的枣地收了4.3吨鲜枣,前几天和田来的客商按每公斤7—8元的价格收购,吾斯麻木提并没有出手,而是送到了就近的戈壁枣业农民专业合作社。

吾斯麻木提告诉记者,戈壁枣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价格是随行就市,卖到内地有多高的价格,去除了中间的环节费用,剩下的就是大家的枣子价格,因此,农民们觉得自己就是合作社的主人,不会去卖给外地的客商。

红枣加工厂的成立,坚持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发展理念,采取“基地+股东+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为农民致富搭建了平台,生产加工的“戈壁玉”、“戈壁贡”品牌。

为了保护自家的品牌,曹明富对于果子的进出要求非常严格,2013年,由于连续阴雨,采摘晚的红枣有霉变现象,戈壁枣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收购的红枣中,也捡出14吨的霉变红枣,有社员坚持将这些霉变红枣经过处理,以较低的等级卖掉,被曹明富拒绝了,他说:“我们的红枣即便是没有了,我们的品牌也是一笔资产,我们一定要像眼睛一样保护我们的品牌。”

后来,有果汁厂收购人员前来,要将这些霉变的红枣以每公斤6元的价格收走,很多社员动摇了,都来劝他。曹明富不为所动,将这些霉变红枣发酵后,当成了农家肥埋置在红枣树下。

同时,他主持实施的“有机红枣标准化生产技术示范”列入自治区星火计划项目支持;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他始终坚持以质量赢得市场,以诚信赢得商家,以文化铸就长远。由于保护得当,2010年至2014年,连续5年获新疆农产品北京交易会“产品金奖”。

【改变销售观念做互联网示范户】

面对阿克苏红枣走不出去的难题,为了搭建一个优良的销售平台,他大胆改革,不但利用传统的销售模式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和成都等地建立了销售网点和办事处,还高薪聘请了销售精英,利用各种销售方式向全国推广销售阿克苏红枣。

他还积极思考“互联网+农业产业链”的现代化销售方式,一方面在源头通过社员整合优质红枣资源,一方面在后端通过电子商务实现红枣销售,并努力通过线上品牌建设实现红枣的增值。

曹明富脚踏实地,多次深入田间地头,向合作社社员了解红枣耕种情况,向社员科普开展电子商务活动的基本知识,并带领合作社的社员积极的开展电子商务方面的尝试,自建20余人的工作团队,包括运营、美工、客服、发货等电商人员,建立自有合作社阿里巴巴网站,建立合作社微信公众号,建立天猫品牌旗舰店,并且在京东、一号店等电子商务销售平台均有进行销售。

2014年他开始组建设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先后与淘宝、天猫、阿里巴巴先后开展合作,通过半年的努力实现销售收入220万元收入。

“下一步,我们准备在疆内外培养一大批销售阿克苏红枣的电商,让大家齐心合力把阿克苏红枣推出去。”曹明富信心满怀地说。

截至目前,他的红枣销售以及突破了240万袋,物流公司为合作社设立了运输专线。

编辑:波波 责任编辑:颜劲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