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

四川纳溪:楠竹林里种竹荪

2015-12-24 10:34:02  来源:农民日报  作者:SystemMaster

笔者走进四川省泸州市纳溪区白节镇回虎村的竹荪种植基地,只见楠竹林里的林间空地上,随处可见一片片白色的农膜盖着一厢厢新种下的竹荪。
“9月下旬播种的菌种已经发出98%的菌丝了,长势好得很。”种植户先立贵随手揭开薄膜检查后说,“我们采取的是在竹林中掏窝定植的方式进行栽培的。”今年6月,他就在纳溪区当地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在村里流转了150亩楠竹林规模种植竹荪。只要先在窝里垫上砻糠,再按比例撒上竹荪菌种,然后盖上土、铺上塑料薄膜就可以等着收获了。
“林下种竹荪,不仅节约了土地,也节约了成本,促进农民增收。”纳溪区经作站站长陈永福告诉笔者,今年,纳溪区开始推广楠竹林下规模套种竹荪,有效解决了食用菌生产的“菌田矛盾”。他说,当前人工栽培竹荪普遍以大田棚栽为主,需要搭建荫棚,而且竹荪不能连作,一般种植过的田块要轮种其他作物3年以上才能再次作为竹荪栽培地,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耕地资源的浪费。而在竹林下套种竹荪,不仅节约了耕地资源和搭建荫棚的劳动量,而且增效明显。同时,栽培后的废菌糠回归土地,能够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
先立贵说,根据其他地方已成功探索出的楠竹套种竹荪增收技术来看,1亩地可收鲜竹荪350公斤,干竹荪70公斤,按照干竹荪每公斤400元计算,每亩可收入2.8万元,农民可获纯利润1.5万元左右。
“虽然竹荪的经济价值高,但是种植竹荪的成本也很高,1亩地需要将近1万元,可能会让部分农民望而却步。”先立贵说,基于这种情况,他采用了“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发展竹荪种植。“因为竹荪不能连作,所以我们下一步将结合林下养殖和中药材种植一起发展,发挥竹林的最大经济效益,让更多农民早日走上‘靠竹吃竹’的增收致富新路。”

编辑:波波 责任编辑:颜劲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