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

埋首田间的“女汉子”

2015-12-24 10:29:14  来源:农民日报  作者:邓俐

“付校长,现在正是果实膨大的关键时期,该怎样保持土壤湿度?”“我这些柑橘长势怎样?有病虫害吗?”

12月5日,正是周末。重庆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万州区分校校长付玲带着她的团队来到万州区甘宁镇柑橘基地,指导农民对柑橘防病除虫……这位22年心系田间地头的农技推广和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工作者,常年奔走在乡村的小道上,为庄稼健康成长“贴身服务”,成为埋首田间地头的“女汉子”。

站在柑橘林里,小周镇马道村村民张德富望着挂满树梢的柑橘,心里万分甜润。他知道,正是参加了付玲创办的农民田间学校,学到了十分管用的柑橘管理技术,这片柑橘才让自己提高了经济收入。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改变农村落后的传统种植技术,就必须引进新的农业技术。”付玲深知科学技术的重要性。

农业技术培训怎样才能更符合基层需求?2010年,她选取区内龙立村、九树村和桐元村,首创“3个产业、3种模式”的3所农民田间学校,并总结出了“建设四统一、培训四突出”与“大户带动、公司推动、合作社领办”的田间学校建设经验。

作为第一批受益的人,参加第一批农民田间学校培训的学员熊同正每每说起,甚是兴奋:辅导员想方设法让大家多动口动脑,不光讨论生产问题,还讨论怎样判断市场、怎么应对风险,培训非常管用。

如今,万州区已创办了农民田间学校40所,成为基层农民学习提高的好平台。2012年,农业部在万州召开全国农民田间学校现场会,付玲的这一创新模式被推广到全国。

“如果没有付校长的指导帮助,我的养殖场不可能发展得这么好。”养鸡大户丁书清,2008年参加了农广校的创业培训班,当时,他已是当地有名的“养鸡大王”,但在销售上却不具备明显优势,于是决心“回炉”学习。

“自从我搞生态鸡养殖后,付校长隔段时间就会来看看,问我有什么技术方面的问题和困难,需要哪些帮助。”丁书清笑着说,他后来把老婆、侄儿都送去农广校参加了培训,“一家人都多学点本事,争取把万州土鸡销往全国、全世界。”

培训是第一环节,跟踪问效也是关键环节。付玲告诉记者,她们每培训一期学员,都要进行跟踪问效,帮助解决其后期中的实际问题。

如今,在农民心里,总记着付玲这样说,她的手机号码是公开的,只要农民有技术需求,在任何时候都可以拨打她的电话,她都会耐心地解答。

“农技推广和培训是我的事业,更是我的第二生命,我要不遗余力地帮助更多的农民圆他们的‘中国梦’!”付玲说。

编辑:波波 责任编辑:颜劲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