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广袤的江汉平原上覆盖着一层薄薄的雾,村庄若隐若现。麻雀在收割后的稻田里觅食,时起时落。在稻田一隅,汤俭民和种稻大户周尚文蹲着,翻看着稻茬。“还好,没有什么虫卵。”汤俭民说,每年香稻收割后,他都会到种植户的田里查看一下。
汤俭民是湖北孝感市孝南区农业局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正高级农艺师。35年来,汤俭民先后承担的农业技术推广项目有40余项,均圆满完成了任务。同时,他坚持走自主创新之路,开展香稻育种工作,拥有近万份香稻育种材料,为今后能培育出更好的香稻品种打下了良好基础。
老汤自认是香稻的爸爸。为了种子,35年来,他像候鸟一样怀揣种子到处跑,南繁北育。儿子汤耕从出生到参加工作,一切几乎全由妈妈包揽。谈到爸爸的功劳时,儿子给他打0分,却给妈妈打100分。“毫不夸张地说,他花在育种上的精力超过了抚育儿子的百倍。”同事毛惠民说。
水稻育种是一项时间漫长、环节复杂、见效极慢的工作。特别是在条件较差的情况下,从事难度较大的香稻育种,那就更需要心无旁骛、潜心钻研、长期积累、毕生投入,才有可能育出品种。
为育种,老汤拿出愚公精神,10多次秋下广西,20多次冬渡海南,春节不能与家人团聚;为育种,他把婚龄推迟到了30岁;为育种,他把大部分假节日和业余时间“赔”了进去;为育种,他多次放弃改行良机、丢失了许多“挣大钱”的机会;为育种,他落得一身的毛病。
通过多年的努力,汤俭民有13个水稻新品种(其中11个属香稻),均通过了省级以上审定。特别是他主持培育的“广两优香66”于2012年通过了国家审定,并被农业部确认为“超级稻”。
周尚文是南山区毛陈镇大桥村农户,通过土地流转种植了260亩水稻。“这些年一直种香稻,今年亩产1400多斤,比其他稻子收成好。”周尚文说,去年换种了一季其他品种,倒伏了,产量低,收割成本也上去了,没有赚到钱。“一季水稻,老汤几乎每周都会来田头看看,有问题就帮着及时解决。”
“向农民推广新技术,他们往往害怕失败而不愿接受。为打消他们的顾虑,我的办法就两个字:真诚。”汤俭民说,向农民提供绝对可靠的增产增收技术。对农民负责,他心中有一杆秤,那就是他所推广的新东西,能给自己的父母用,就能给每一位农民用,也就是把农民当父母。在老汤的手机和电话本里,存储了2000多个农民的联系方式。
站在周尚文家的田埂上,老汤说,他的梦是把丰收布满大地,把香饭献给万家。今天,培育的品种能这么受农民欢迎,他觉得这辈子受的苦,受的累,都值了。
编辑:波波 责任编辑:颜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