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卖了鲤鱼水花鱼苗400万尾,收入8000元,还有3个购买商也要来订鱼苗。”近日,荣昌区双河街道鱼苗社区,笔者见到刘召华正身穿草绿色的防水服,与丈夫一起在鱼塘移置水花鱼苗孵化床。
不到半个小时,孵化床被移出了池塘,刘召华夫妇把鱼苗网拉至塘边,娴熟地操作着充氧、扎袋环节……
孵鱼苗大有前途
25年前,刘召华从该区清江镇嫁到双河街道鱼苗社区。
鱼苗社区是该街道的养殖鱼苗基地,这里一年四季都可以孵化出各种鱼苗,良好的水源和成熟的技术,为该社区村民们孵化鱼苗创造了条件。
刘召华的丈夫和公公、婆婆都会孵化鱼苗,是个孵化鱼苗的世家。但以前,他们搞养殖业,只是为了挣点零用钱补贴家用。
后与外面来购买鱼苗的商人接触多了,刘召华觉得,孵化鱼苗是一个大有前途的事业。
经过几年的努力,他们一家已经成熟地掌握了建鲤、花白鲢、鱼鳅等鱼种的孵化和养殖。目前,年孵化鱼苗数量在1亿尾以上,成为街道屈指可数的养殖大户。
自创孵化鱼苗法
刘召华告诉笔者,最初,按照父辈传下来的技术,孵化出来的鱼苗成活率不高,于是不少养殖户开始退养;后来,她和丈夫花了很长时间,摸索出一套孵化鱼苗的新方法,那就是:通过尝试用各种植物的叶子来孵化鱼苗,终于发现用蕨树叶子孵化鱼苗成活率高。
“实验成功后,我们把这种技术传给了村民们。”刘召华说,后来,孵化鱼苗过程中遇到问题,村民们都商量着来解决,不少难题在众人的智慧中迎刃而解。
刘召华说,经过多年实验,她还与家人一起,成功培育出一种“黄金鲫鱼”的新品种(注册商标为:渝西巨鲫),因为长势快、体型长、约带金黄,肉质细嫩带甜,鱼苗价格是普通鲫鱼的好几倍。因此,每年的春季,她都带领村民们一起孵化这种鱼苗。
打造“渝西第一村”
近年来,随着当地鱼苗养殖业的不断发展,刘召华又有了新的打算,她想把该社区打造成鱼苗养殖“渝西第一村”,让更多外地养殖户,都能到这里买到各种品种的鱼苗。
“我们孵化的鱼苗成活率高,在数量和质量上下足了功夫。”刘召华说,“今天这130多平方米池塘,就能收入2万元,‘黄金鲫鱼’更是畅销,还没开塘就已全部预订。”
如今,刘召华把鱼苗养殖做得风生水起,一年四季都有黄金鲫鱼、草鱼、花鲢、白鲢、泥鳅等销售,每年鱼苗的销售持续10个月,今年预计能产1亿多尾鱼苗,产值预计可达100多万元。
目前,在刘召华的带领下,该社区共建高标准养鱼池1800亩,从事养鱼的农户50余户,1200余人从事养鱼业,年产鱼苗3亿尾,鱼苗远销云南、贵州、四川、广西等地,部分销往越南、缅甸等国家。
“我们孵化出的鱼苗最高可以卖到100元/万尾,最低可卖20元/万尾。”刘召华高兴地说,仅鱼苗产业一项,该社区纯收入就达到了200余万元。
编辑:小波 责任编辑:颜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