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养猪一样养羊像种粮一样种草
贵州“晴隆模式”鼓起村民腰包
晴隆县是贵州省贫困石漠化地区的典型,喀斯特地形地貌突出,山高,坡陡,谷深,地表干旱缺水。过去,这里贫困至极,200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仅1156元,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曾称其为“中国最贫困的县”。如今,这里的草地畜牧业已形成规模,成为全县的主导产业,农民基本掌握了种草养羊技术,养羊人均收入近8000元。
年收入翻一番
黄东良是晴隆县马场乡马场村的一位普通村民。2011年以前,靠种50亩烤烟的他一年能净挣8到10万元。可黄东良并未满足于现状,看到村上有人在养羊,他决定试一试。从2011年起,通过申请贷款,他一口气买了88只羊,在晴隆县草地畜牧中心和国家级扶贫龙头企业晴隆县草地畜牧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的技术指导下,结合自身的努力,当年卖出第一批小羊后他就净挣了26万元,比种烤烟收入翻了一番多。
晴隆县草地畜牧中心副主任刘树军告诉记者,2013年,黄东良拿出了10万元钱给村上的贫困户盖起了羊圈,教他们养羊。2013年黄东良还创建了东良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从最初的30多个农户到如今100多户社员,专合社的规模一直在扩大。
“2014年全年黄东良靠养羊纯收入80多万元,合作社会员平均收入5万多元,全社年收入总和达160多万元。”刘树军说。
什么方法能让当地村民致富如此迅速?“这主要靠‘晴隆模式’。”刘树军告诉记者,经过10多年的探索,在当地政府推动下,组织农民在陡坡岩溶山地开展人工种植优质牧草,养殖优质肉羊,探索出了一条岩溶山区种草养畜与扶贫开发、石漠化治理相结合的路子,较好地破解了生态脆弱地区农村贫困与生态退化恶性循环的怪圈,体现出生态修复与扶贫开发、农民增收的有机结合,被有关专家称为“晴隆模式”。
养羊致富品种为先
“晴隆模式”具体是怎样运行的?据刘树军介绍,首先由村民贷款购羊,县草地畜牧中心提供技术指导,县政府承担贷款前两年贴息费用。“农户盖羊圈,养羊,种草地,达到一定的标准后县草地畜牧中心再给予每户4000元的补助。”刘树军说,为了帮助农户形成规模效应,农户需搭建至少30平方米的羊圈,种植60平方米的草地及购进羊30只左右。“羊到3个月大且体重达到60斤,公司每只回收价2000元。一个周期包括母羊孕期4个月和小羊长大3个月,所有环节的成本总共不超过500元,利润在1500元左右。这样30只羊就能带来收入45000元。可以说,‘晴隆模式’就是像养猪一样养羊,像种粮一样种草。”刘树军说。
村民养殖山羊和绵羊各占一半,方式有集中圈养和天然放牧两种。“绵羊的经济效益更好,但要求和难度也更高。”刘树军介绍,县草地畜牧中心从澳大利亚引进杜泊羊,再将其和国内的湖羊进行杂交,培育成“晴隆羊”。而黑山羊则拿来和波尔山羊进行杂交,改良后优势特别明显。
“养羊致富,品种是关键。”刘树军告诉记者,为了改善羊的品种,全县引进了多种优秀种公羊来和母羊进行交配。“如果全部换新品种的羊,那成本就太高了。”刘树军说,通过引进种公羊,统一发情和授精,培育出的品种经济效益好且成本低。
据刘树军介绍,目前晴隆县种植人工草地48万亩,改良草地38万亩,羊存栏53万余只,已辐射带动全县1.68万户农户发展种草养羊。“目前全县已建成88个肉羊基地,11个种羊场,2个 ‘晴隆羊’育种场,3个胚胎移植中心,年屠宰量120万只羊的国际现代化海权羊肉加工厂1个,291个人工授精点,每年解决就业岗位4000人以上。”刘树军说。
编辑:小波 责任编辑:颜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