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旧的两人座沙发,三张颜色泛黄的桌子,脚下是不同颜色、不同大小的碎砖拼成的地面,一台小风扇在简易搭设的床上呼呼地转。这就是马磊在这个假期里的“家”。
在家的后面,是一片大约3亩的果树林。青色的梨整齐地列在枝头,梨树的下面散养着几百只生态鸡。
马磊,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学生,2014年,他和几个同学一起创办了喔乡信生态养鸡基地。今年,他被保送上本院研究生。这个暑假,他住到了养鸡基地,为他的生态鸡“创业梦”继续忙碌。
结合专业 尝试创业
“从上大学开始,我就没怎么闲着。”自称“闲不住”的马磊从大一开始,就在学业之余积极地关注着校内校外的创业项目。
他首先想到的是水果玉米。水果玉米是一种适合生吃的皮薄多汁的玉米,口感非常甜。几年前,中国农业大学毕业生杨天龙带水果玉米回家乡试种,结果大获成功。
“水果玉米”背后的创业故事启发了从小在农村长大的马磊,为什么不试着种水果玉米呢?于是,他也把水果玉米带回老家种植,但是,他很快发现,水果玉米比较容易生虫,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容易种植。在老家的市场上,水果玉米也没有预期那么受欢迎。
此后,马磊又尝试了别的项目。然而,几经“折腾”,他渐渐意识到,自己所做并非所长。
大二暑假,在实习和调研中,马磊发觉鸡蛋有很大的市场空间。“很多人都说,现在的鸡蛋和鸡肉没有以前的味道了。我的专业刚好是动物科学,于是就想与自己的专业结合,好好地把这件事做一下。”马磊说。
找准方向的马磊开始四处取经,除了向老师们请教,还向办养鸡场的师兄讨经验。2013年,马磊以“果园生态化养鸡”的理念、作为项目负责人,申请到了全国大学生创业实践项目的金奖,获得资助10万元。
有了10万元的资金,2014年刚过完年,马磊就和小伙伴们开始了养鸡场的建设。
果园生态化养鸡
马磊和小伙伴们把养鸡基地选在了北京市海淀区苏家坨聂各庄。这里地处凤凰岭脚下,以果树种植、水果采摘等为主要产业,自然环境符合“果园生态化养鸡”的设想。
马磊说,之所以想到要在果园里养鸡,一方面是考虑到现在国内大部分规模化养鸡都是笼养的方式,而国外的养殖经验则是“要么笼养面积特别大,要么散养”;另一方面,在果园养鸡可利用林地、果园资源,充分发挥其经济价值。
第一年在果园里养鸡,马磊和小伙伴们以做实验的心态一边尝试一边学习。他们从专业育种公司购买了300只左右的鸡苗,在租赁的果园里散养。此外,还在果树下种植了牧草。
在摸索中,他们发现,有的喜阳牧草不适宜在林下种植,而种植白三叶等则非常合适。“种植的豆科植物具有固氮作用,而鸡粪能肥牧草,牧草又能帮助果树吸营养。”马磊解释,“牧草反过来又能作为饲料喂鸡,形成一个循环。”
除了散养之外,马磊和小伙伴喂养生态鸡的“伙食”也不一般。
他们没有选择市场上出售的普通配方饲料,而是从农民那里买来玉米、大豆等原材料,运到当地粉碎之后,再根据一定的比例自己配制。
不过,这些饲料还远远不够。马磊打了个形象的比喻:“对于鸡来说,这些饲料就像人吃的主食,肯定能吃饱,但若长期食用,也会营养不良,处于‘亚健康’状态。”
在专业学习中,马磊发现了利用中草药来养鸡的案例。中草药对于呼吸道疾病、肠道寄生虫等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然而,在养殖中,这种方法并没有规模化地使用。于是,他和小伙伴们就想着在自己的养鸡基地里试验。
而益生菌则是中国农业大学的专家自主研制的产品。益生菌含有多种功能微生物及微生物代谢产物,有益于增强鸡的免疫力、优化鸡舍环境等。
于是,马磊和小伙伴们每过半个月左右,就往饲料里添加益生菌和自己买来原料熬制的中草药。
让马磊觉得骄傲的是,养鸡一年多来,他们一直坚持用这种方法喂养,在完全没有使用抗生素的情况下,他们养的鸡非常健康。
跑开销路
“现在温度高,产蛋量少,鸡蛋可以说是供不应求。”马磊说,他们的鸡蛋以枚为单位定价,虽然价格比普通鸡蛋高了好几倍,但是仍有不少消费者愿意为此买单。
不过,在刚刚开始时,与现在“一蛋难求”相反,那时候马磊最忧心的恰恰就是鸡蛋的销路。
为了把鸡蛋卖出去,马磊和小伙伴们一有时间,就奔波于学校周边的社区、幼儿园等,发传单,开展免费试吃活动,组织消费者到养鸡基地参观……为了卖鸡蛋,大家使出了浑身解数,马磊说,他们甚至还曾一家一户地敲门,向住户推销自己的产品。
“从展开宣传到真正有效果,中间大概隔了一两个月的时间。”马磊回忆,看着鸡不断下蛋却卖不掉,那段时间他的压力非常大。
不过,马磊和小伙伴们的付出最终得到了回报。一段时间之后,鸡蛋开始出售,且卖得越来越好,还收获了极好的口碑。一位消费者在吃了他们的鸡蛋后,专门打来电话,称赞“在北京还没有吃到过这样的鸡蛋”。
现在,创业团队也通过微信公众号、淘宝商店和网站等方式在线上销售他们的产品。
他们给产品注册的名称叫“喔乡信”,谐音“我相信”。马磊解释,“喔”是模拟鸡叫,让人自然而然地联想到品牌主打鸡蛋、鸡肉等产品;“乡”则有回归乡村的内涵,代表一种与规模化笼养相反的喂养方式;“信”则有两层含义,“一是我们有信心把产品做好,二是我们致力于做出让消费者相信的放心产品”。
未来将扩大规模
平日里,创业小伙伴们还要上课,大家兼顾不过来,于是请了一位当地农民喂食、捡鸡蛋。即使这样,马磊还是放心不下。只要没课,他几乎每隔一两天就要从学校到基地来看看。如果坐公交车,从学校到基地的单程就要花近2小时。
自从放假,马磊就搬到了这里,归置场地,清粪、消毒……最近,他就打算趁暑假的时间搭建一个可移动的鸡舍。
马磊说,自己本科的毕业设计就是在这里完成的,做的题目是“发酵饲料对蛋鸡生产性能和品质的影响”,而他研究生所选的方向是生物饲料,目的是所学能够为目前的生产所用。
“我们学校科研资源非常雄厚,但是很多成果都没有转化为生产力。我一方面是想通过攻读研究生自己作一些研究,另一方面是想把学校的一些成果转化进来。”马磊说。
在他看来,这三亩地仅仅是一个示范基地。他们的下一步设想是在保持现有生产方式和产品特色的基础上,扩大生态鸡的散养规模。他核算过成本,如果适度扩大规模,人工成本并不会提高,但收益却能有明显增加。
“未来会在更大的果园里再多养一些鸡。”马磊说,“而我肯定一直会把它做下去。”
编辑:小波 责任编辑:颜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