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

内蒙古巴彦淖尔:特色产业 叩开农民致富门

2015-07-15 09:16:02  来源:中国农业信息网  作者:SystemMaster

今年以来,临河区整合各类有效资源,调动社会各方面积极性,在全力推进农村牧区“十个全覆盖”工程的基础上,依托区域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当地农民的好日子正款款走来。

双河镇:小小豆芽效益高

记者近日从临河区双河镇了解到,自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以来,双河镇马场地村四组共修建水泥路1.8公里,配套排污管道1800米,新建了120平方米的标准化卫生室、1800平方米的文化活动广场和230平方米的便民超市,改扩建160平方米的村委会,7条道路两侧全部进行绿化,栽植树木32700株,极大地改善了村民生产生活条件。现在的马场地村,道路硬化、绿化了,排水修通了,柴草清理了,旱厕也改成水厕了,垃圾转运站也建起了,整个村庄用一个字儿形容——美!

村庄要美,村民要富。如何在改善村庄人居环境的同时帮助农民增收,成为双河镇党委、政府反复思考的一件事。该镇干部通过走访了解到,当地的农村妇女大多都会生豆芽,而且生豆芽成本低、资金回笼快、效益也好。于是,镇干部开始挨家挨户上门动员鼓励农民在家里生豆芽。

6月23日,记者来到双河镇马场地村,见到了该村对生豆芽的活计有很高积极性的村民陈锁明。陈锁明告诉记者,刚开始,镇干部动员村民生豆芽时,大家都比较犹豫,担心豆芽卖不出去。镇里为了打消村民顾虑,提出为村民提供启动资金、联系销路,并组织专人按时送货,这些实实在在的措施让村民心里踏实了,于是,马场地村的村民纷纷生起了豆芽。

“生豆芽这个活儿,占时少、投入少,收入还不错。特别是逢年过节的时候,手工豆芽更是供不应求,平均一个月能出100多斤豆芽,收入2000多块钱,一年下来能增收1万多元。现在我们马场地村四组56户农户,20多户就在生豆芽。”陈锁明对记者说。

双河镇镇长王翻玲介绍,下一步该镇将从扩大生产规模、打造品牌优势、畅通营销渠道、丰富产品种类四方面下足功夫,吸引更多村民加入到豆芽产业发展中来,打响双河镇绿色手工豆芽品牌。同时,还将成立专业合作社,利用城郊优势,助力农民发展乡村旅游、农家餐饮,助力农民增收。

狼山镇:乡村旅游前景好

今年,临河区按照市政府整体改造方案,借力“十个全覆盖”工程的实施,对狼山镇富强村进行综合改造,把富强村打造成为旅游景点,发展乡村旅游业。

富强村五组村民白埃喜一家5口人,40多亩地和30多只羊是他家全部的收入来源。得知村子要规划建设成旅游示范点后,他有了主意,准备弄个农家饭店。白埃喜说:“现在城里人爱到农村体验生活,我在前院儿种点儿菜,后院儿养猪、羊、鸡,专做咱农村的饭菜,肯定赖不了!”白埃喜笑着说。

富强村七组老党员郝世忠告诉记者,他和老伴年纪大了,前几年把家中的30多亩承包给了个人,一年一亩地租金为200元,只能勉强维持生活。现在,村里为打造旅游示范点建起了采摘园,他就把土地租给了采摘园,一年一亩地租金800元,租期五年,他们老两口一年仅租金就收入2万多元。“现在真是赶上好时候了,光出租地的钱就管够我们花了。等到五年期满后,地还归我,就连地里种的果树也归我,到时候我可以出租也可以自己打理。你说,这是多好的事情!”郝世忠说。

打造自治区美丽乡村和旅游示范点,就必须把农村旅游建设与产业发展、农民创收、民生改善紧密结合起来。据狼山镇党委书记李志钧介绍,改造后的富强村将分为文化展示区、体验经济区、田园风光旅游区、旅游度假区、精品农业种植区五个功能区。其中,文化展示区将建设展览馆、骑行驿站、戏台、假山水系等;体验经济区重点以农家院为主,开展一些村民自行经营的农家乐、现榨油房、豆腐房等面向零散游客的经营活动;旅游度假区以大小不等的6处园林式院落为主,既可相互串连,又可以独立封闭使用;田园风光旅游区主要以兵团人家、河套旧时人家的情景再现,小型精品农产品采摘体验感受为主。

房子新了,道路宽了,环境美了,农民的腰包鼓了。新华镇新丰村的韭菜种植,让农民亩均纯收入达万余元;八一乡联丰村的设施农业,让农民人均年收入达2万余元;城关镇打造的万丰民俗村,不仅成为了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还增加了当地村民的收入……临河区在推进“十个全覆盖”工作中,将各项工程与产业发展结合起来,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统筹规划,积极争取项目,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实实在在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让群众享受到更多政策带来的实惠。

编辑:小波 责任编辑:颜劲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