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

重庆何埂镇:万头猪场夫妻档 致富路上互帮衬

2015-07-02 09:52:22  来源:永川日报  作者:SystemMaster

在圣水湖现代农业园区内的永川区何埂镇恒圆养殖场,几乎每天都可以看见这样一对中年男女。女的开着一辆货车,将饲料从城里方向拉进猪场,然后风风火火地查看母猪、生猪的长势,看见一头头长势良好的猪,她总会在不经意间流露出一丝笑容。男的吃住在猪场。从扫猪圈的杂活儿,到为母猪配种、打B超等技术活儿,他总是一一参与并乐在其中。

这对中年男女。就是何埂镇仓宝村大南拗村民小组村民张治红、吴代乾夫妻。

这不是一对普通的农村家庭。这是一对北漂了16年的农村家庭。这对家庭身怀利器返乡创业,在我区建起了首个万头猪场,成为众人羡慕的致富路上两依偎、创业途中心相连的夫妻档,一举成为了“重庆市养猪大王”家庭。

文化不高不可怕,可怕的是不学无术

张治红和吴代乾文化程度都不高,均是初中毕业生。两人结婚后,张治红夫妻也和农村的其他家庭一样务农,家庭收入全靠种养殖产出。

看见张治红夫妻致富无门,在北京一家养猪场养猪的张治红父亲对他们夫妻说:“我在养猪场养猪每月有100多元的工资,你们也来北京养猪,如何?”张治红夫妻一听,当即就乐了:养猪,农村人个个都会,每月还可以找100来块钱,比在农村种庄稼划算多了!去!

1995年,张治红夫妻举家去了北京的一养猪场养猪。刚去的时候,张治红夫妻负责的是扫猪圈、清粪便。“这和我们想象中的养猪,有很大的差距。是最脏、最累的活儿。”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张治红很是感慨。“还有,我们养猪的环境也很差,住的地方挨着猪圈,比家里的条件都差。很不习惯,当时,我们都想回来了。”吴代乾补充说。

“你不要小看了养猪,养猪也是一门技术活。我父亲告诉我,你们可以一边扫猪圈一边观察猪儿是不是生病了,母猪发情时有哪些症状。我刚来的时候也是学这些。就是现在,我这把年纪也还要干扫猪粪这类的脏累活儿,你们年纪轻轻的,啷个就干不下来呢?”父亲的一番劝说,让张治红夫妻打消了回家或另找工作的念头。

就这样,张治红夫妻坚持从养猪的最基础干起。两个月后,文化程度不高的他们,一个学会了管理猪场、为母猪接生、给猪喂药等精细活;一个将每头母猪的编号记得清清楚楚,掌握了配种的关键技术。

2001年,张治红一家开始在北京承包小型养猪场。一边养猪,一边学习经营管理技术。后来,夫妻大胆承包了北京满栏腾达养殖有限公司,当起了年出栏生猪上万头的老板。

饲养技术的问题,曾让张治红家惨遭生产“滑铁卢”。2007年,张治红家在饲料的配方上出了偏差,造成了1000多头生猪死亡。“当时深切地感觉到了技术对于养猪的重要性。”张治红说,“那年的直接经济损失在100万元以上。”

学技术、学经营、学管理。在承包北京满栏腾达养殖有限公司数年时间里,张治红夫妻不仅掌握了动物防疫、猪场排污环保处理等先进技术,还摸索出了自配饲料提高生猪品质、减少疫病等技术。同时,拓展出销售饲料的新路子。“农村人普遍缺少文化,这不是贫穷的主要原因。我觉得,文化不高不可怕,可怕的是不学无术。如果我们当时没有坚持下来学技术,肯定不会有今天的成绩,我记得在北京的时候,行情好的年头,我们每年养猪的纯利润,都在100万元以上。”说起全家的致富经,张治红自豪地总结道。

编辑:小波 责任编辑:颜劲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