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

助村创业助农致富

2015-06-12 15:18:47  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SystemMaster
6月的岭南,夏天白昼时间长,日头早早地从窗棂透射进了屋里。

为了不吵醒熟睡的家人,曾燕锋和邱国红轻轻地关上了房门,赶着晨曦初露时短暂的清凉,一同奔赴工作岗位。

只是,与许多“朝九晚五”的上班族夫妻不同,曾燕锋和邱国红的工作时间要颠倒为“朝五晚九”,两口子从事的工作也颇为特殊:驻村“第一书记”。

夫妻“第一书记”:临时顶替,纯属巧合

从惠州市区东平的家中出发,经由金山大道转入惠南大道,到达永湖路段时,曾燕锋和邱国红便开始分道而行,一个直奔惠阳区三和街道莲塘面村,一个则转往良井镇楼角村。

就是这样的聚散往回,已经过去7个多月时间。

2014年10月,来自惠州市直和各县区机关、企事业单位的338名优秀年轻干部,根据组织部门的安排,分赴全市338个经济薄弱村、后进村担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脱产任职1年,工作与原单位脱钩。

略显巧合的是,在这338名“第一书记”中,曾燕锋和邱国红却是唯一的夫妻档。

“一些知道我们情况的同事时常开玩笑说,一个小家庭里同时出现两位‘第一书记’,完全可以上头条了。”说起自己的“特殊性”,邱国红笑言,丈夫曾燕锋加入到“第一书记”的队伍,可以说是纯属巧合。

到任良井镇楼角村之前,曾燕锋刚刚告别4年的大学生村官生涯,走上了在惠阳区发改局的新工作岗位,可就在妻子邱国红被选任为“第一书记”几天后,自己也意外地接到了任命书:因原选任者临时调动工作,经单位权衡考虑,由同样符合条件的曾燕锋顶上。

驻村“第一件事”:融入农村,不忘“娘家”

与曾燕锋的意外加入不同,邱国红对于选派为“第一书记”可谓早有准备。

只是,从惠阳区司法局的“坐办公室”到莲塘面村走家串户的“苦差事”,邱国红显得有些底气不足,甚至一度萌生了“让领导换人”的想法。

相反,拥有丰富村官经验的曾燕锋,很快进入了自己的角色,进村工作的首月,他便把楼角村的5个村民小组走访了一遍,“混脸熟”之余,收集民情民意。

“一圈走访下来,发现村里的自然生态资源很好,怎么利用好资源优势让村里脱贫,是个急需解决的问题。”指着眼前500余亩的菜地,曾燕锋聊起了自己的“得意之作”。

这是他经多方跑腿为村里引进的农贸市场蔬菜种植项目,每亩千元的租金,可为村里增加50多万元年收入。

不仅如此,为提高资源利用的附加值,曾燕锋还向种植项目投资方递交了一封“楼角村自荐信”,用“自我推介+出谋划策”的方式,成功吸引投资方在村里兴建花卉观光园,以玫瑰花为主打花种,兼顾观光和销售。

“看我在村里搞得‘风生水起’,国红问我有什么秘诀,我就告诉她:驻村要助村,别忘了我们的‘娘家’!”曾燕锋坦言,项目的成功引进多亏了“娘家”惠阳区发改局的帮忙,在得知自己创业想法时,局里的领导和同事都帮着一起“招商选资”。

收获了丈夫的秘诀,邱国红融入农村的步伐也快了起来。

在一次跟随村干部们的走访中,她发现,莲塘面村六队、七队等村小组因村民土地在转租过程中出现了纠纷,而仔细阅读合同条款还找到了一些可能引发法律问题的内容。

为了化解纠纷,邱国红跑回了“娘家”惠阳区司法局,而这一趟不仅厘清了问题,化解了纠纷,她还顺道从“娘家”争取到了一笔5万元的帮扶金,用于解决她在走访中发现的村道待拓宽问题。

回家“第一要务”:开交流会,互学互访

“对于我来说,虽然工作时间很长了,可毫无基层工作经验,要是只跟着村干部学习,恐怕短短1年的任期,做不了什么实事。”邱国红说,为了更好融入村里,她提议在家里召开的“驻村交流会”,就成了每天回到家的“第一要务”。

如今,7个多月过去了,除了每天驻村时所用的工作笔记本,曾燕锋和邱国红还多了一本“学习交流笔记本”,里面重点记录着各自驻村工作中所碰到的难题,以及两口子经过讨论得出的解决办法。

“当然,并非所有的问题都能顺利解决,‘交流会’还会总结失败的经验,再想别的办法。”邱国红透露,驻村的前几个月,曾燕锋一直都是自己的老师,家里开的“驻村交流会”更多的是自己向丈夫单方面的学习会。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邱国红渐渐地由“学生”转变为“老师”。

11日上午,曾燕锋并没有像往常那样与妻子“各赴阵地”,而是随邱国红一道前往了三和街道莲塘面村。

“其实,现在惠阳不少农村都走上了致富路,缺法比缺钱更为棘手。”曾燕锋说,有好的点子、好的项目可以很快帮村民致富,但普法宣传是让村民获得思想上、精神上的富裕,难度要高不少,且难点是使村民们愿意接受。

经“交流会”得知妻子在村里设宣传栏、开宣讲课的做法后,他特意向楼角村支书请了半天假,到莲塘面村进行一番参观学习。

学习过后,曾燕锋决定,将妻子驻村的普法模式复制到楼角村,同时,他打算在当天的“家庭交流会”上,邀请邱国红作为村里第一堂村民普法课的讲师。

心声

为村民办实事

有了最想做的事

去年,一部《马向阳下乡记》风靡荧屏,讲述的正是青年干部马向阳,到大槐树村当“第一书记”,扎根农村、服务村民,使大槐树村发生惊人变化的故事。
1年脱产任职,工作与原单位脱钩,原职务、工资等各项待遇不变,只转组织关系到派驻村……任职7个多月了,曾燕锋和邱国红坦言,“第一书记”真不是件简单的差事,每天都在忙碌中紧张度过。

“刚上任时,对‘第一书记’的概念很模糊,现在我觉得,为村民办实事,时刻把村民放在第一位,这就是‘第一书记’!”邱国红告诉记者,随着任期时间的临近,除了为村民办更多实事、好事,她和丈夫曾燕锋还有件最想做的事:如果组织允许,希望再任职1年。


编辑:徐强 责任编辑:杨嘉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