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吴松)夏初,印江自治县板溪镇凯塘村的食用菌基地里,村民张静正在大棚忙着采摘香菇。“当初村里的党员带头发展,看到他们成功了于是跟着种植。”张静停下手中的活告诉记者,他现在有食用菌大棚50个,一年就能赚到几万块。
按照“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党员联系农户”的运作模式,凯塘村在食用菌产业链上建起党支部。食用菌党支部结合每个支委委员特长合理分工,有的负责生产技术,有的负责矛盾纠纷调解,还有的负责销售,使效益明显提高。
村民富不富,关键看干部。近年来,印江自治县将农村基层党组织发展到农村专业合作社,引领群众发展食用菌、茶叶、核桃等绿色大健康产业,让群众的腰包鼓了起来。
在凯塘食用菌基地,村民看到实实在在的效益,纷纷参与发展产业,合作社的成员从刚开始的30户,增加到162户,近200名群众从农民变成产业工人。2014年全村人均收入达6680元。
缠溪镇湄坨村也推行“支部引领,党员带动,大户+散户+作坊”模式,党员李文志之前在外打工,后回家流转20亩土地种茶叶,年收入超过6万元。如今,他的茶园面积扩大到160亩,年产值达80余万元。
这个村里26名党员中,有15人带领群众发展产业。“去年我们村的人均纯收入突破了1万元。”李文志介绍,通过党员示范带动,村里已发展茶叶加工微企11家,省级龙头企业1家,市级龙头企业1家,茶叶年产值达800余万元。
目前,该县有71个专业合作社建立党支部,有1380名党员成为致富带头人,带动5万余群众发展生态绿色健康产业,走上了致富路。
编辑:徐强 责任编辑:杨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