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

王汉国:致富羊群满山坡

2015-06-04 10:24:08  来源:襄阳日报  作者:SystemMaster

通讯员蔡以成陈声权

外出打工掘到“第一桶金”后,王汉国义无反顾选择回乡当起了“羊倌”。不到短短三年时间,他的家庭农场全县闻名,前来“取经”、购羊者络绎不绝。王汉国,在石花镇界牌垭村这片广袤的山场上,书写了不悔的人生之歌!

2003年,王汉国经过市场调查研究发现,界牌垭是一个山区村,森林覆盖率达95%以上,山场面积大,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逐渐外迁,大量耕地搁置,为发展养殖业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近几年来,羊价年年在涨,市场风险不大。单从圈养的话,投入成本较高,并且肉质比较松,而通过放养的形式,肉质比较紧,口感不一样,自己不愁销路。再说自己年轻学习快,羊有什么病完全可以进行疫病防治。精心算了一笔账、衡量利弊之后,王汉国说服家人,2003年冬季拿出10万元,一次性从山东引进60只优良波尔羊,盖起了羊舍,开始了他的羊倌之路。

羊群一引进回来,因不适应气候就开始生病。往往是一只羊病了,整个羊群都感染,稍有不甚,就会“全军覆没”。王汉国不分白天黑夜,对着书籍,两小时一观察,及时打针、喂药、消毒。整个冬天,王汉国无微不至地察看着每一只羊的长势。他将这些羊一一编号,建立了“健康档案”,得过什么疾病、有什么症状等全部记录在册,整整记了厚厚的3本日记。

漫长的冬季过去了,60只羊无一死亡。王汉国的羊群慢慢适应当地气候了,王汉国开始实施预防为主的方针,根据羊群流行病,在春季和秋季进行重点预防注射,同时实行每季度驱虫,管理得井井有条。

“由于掌握了技术,现在我养的山羊很少生病,即使有什么小问题,我自己也能解决。”谈起山羊的养殖技术,王汉国显得胸有成竹。因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到2008年底,王汉国的羊已发展到300多只,前来购买种羊者络绎不绝,当年他实现收入10万多元。

王汉国常说的一句话“一人富裕不是福,共同致富才是福”。为了壮大山羊养殖产业,带动村民共同富裕,2009年王汉国牵头成立了界牌垭村山羊专业合作社,为合作社社员在羊的分群、饲料搭配、平衡营养、疾病免疫方面进行技术指导,他还为本村的10户贫困户免费提供优质种羊,带动当地50多户山羊养殖户的发展。

通过10多年的发展,现在的养殖规模达到年出栏山羊400多头,长期存栏300多头。成品羊不光在本地销,还卖到十堰、襄阳等周边地区,收入也很可观。四周的养殖户常常上门“取经”。他常对前来购羊的农民倾其所知:“养羊最关键是什么?是防病。养羊最需要的是什么?是能吃苦,耐得住寂寞,与羊为伍。”

王汉国决定扩大养殖规模,2014年,他又投入40多万元购入了80头的西蒙达尔牛和夏洛莱牛,进行循环养殖。还流转了1000多亩林地和200多亩耕地,实施玉米、黄豆种植等农作物轮种制度,林地放牧,小坡地种植等旱作物,田地种植苜蓿牧草,供牛羊过冬食用,逐步形成了“牛羊养殖+植物种植+粪便肥田”的循环生产产业链,实现种养结合生态模式、资源循环利用,有效地保护了生态环境。“眼下,我打算朝着生态循环农业的方向发展,还向政府申报了‘生态循环农业示范’项目。计划三年收回养牛投资,还存栏牛100头左右。”谈起未来发展规划,王汉国信心满满。

创业感悟:创业没有成功,只有阶段性的胜利。作为一个普通的养羊农民,我会不断努力,争取做到最好,把自己的正能量传递给周边的人,大家共同努力,共同进步,创造人生价值,也在自己的创业道路上留下美好的篇章。


编辑:徐强 责任编辑:杨嘉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