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

脱贫致富新路子—民革中央助力纳雍同步小康纪实

2015-05-29 10:10:56  来源:团结报  作者:SystemMaster

春夏之交,走在纳雍的田间地头,处处能看到生长正茂的瓜果蔬菜。这些郁郁葱葱的瓜果蔬菜,蕴含着当地菜农的辛劳与汗水,更饱含着民革中央多年来帮扶纳雍农民所付出的智慧与心血。

“真是做梦也没想到”

“我到云南打工,干了10多年也没有挣到什么钱,后来回家乡种植蔬菜,富了!”谢才勇说。

4月20日,记者走进纳雍县新房彝族苗族乡蔬菜基地。在大棚里,记者看到排列得整整齐齐的白菜郁郁葱葱,长势喜人。

谢才勇是蔬菜基地承包人,石板寨村村民,今年38岁。他从云南打工回纳雍后,参加了民革中央在纳雍组织开展的新型农民培训班,在逐渐熟练掌握各种蔬菜种植技术后,就在新房乡承包了多个蔬菜基地。他种植的主要是一种叫“翻心白”的白菜,这种菜很适合纳雍温差大的气候特点,从种植到收割,一般需要3个月,一年最少能种三季。

当记者问谢才勇收入情况时,他一连用了三个“好”来回答。谢才勇说,记者看到的只是他承包蔬菜基地的四分之一,他目前种植大棚蔬菜200亩,露天有150亩,今年8月,他要发展到400亩,明年发展到500至600亩。种植蔬菜使他成了远近闻名的致富大户,如今他每年的收入有10多万元。去年,他花费40多万元在新房乡街上购买了一套200多平方米的大房子。

“民革中央的帮扶让我受惠,种植蔬菜让我走上了富裕道路,这辈子能在新房乡买上大房子,真是做梦也没想到。”谢才勇说。

鼓起农户“钱袋子”

近年来,在民革中央的帮扶下,纳雍以“菜篮子”民生工程为契机,大力发展蔬菜基地建设,加大科技培训力度,提升蔬菜基地种植水平,把本地优质蔬菜方便快捷地送上城镇居民的餐桌,在丰富市民“菜篮子”的同时,也鼓起了菜农的“钱袋子”。

民革中央结合纳雍的地理和气候特点,在帮扶部分农户学会科学种植蔬菜增加收入的同时,还鼓励老百姓承包土地种植蔬菜,为新房乡土地合理流转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在纳雍,像谢才勇种植蔬菜走上致富路的农户有很多,新房乡长沟村村民李姿元就是其中之一。

记者了解到,2001年7月,从民革中央安排有关专家到新房乡长沟村指导农户种植蔬菜以来,李姿元根据市场需要,大力种植蔬菜,经过几年的努力,总结出了一条种植蔬菜创收的好方法:根据纳雍实际,种植反季节蔬菜品种及市场化蔬菜品种。据李姿元介绍,为了扩大种植范围,他还承包他人土地种植蔬菜。去年他承包土地26亩,种植蔬菜品种27种,创经济收入10余万元。同时,他还雇用农户帮助种植,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土地上。“除去劳动力支出1.4万元,土地承包费6000元,种子、地膜等农用物资投入3万元,纯收入就有5.8万元,比起种玉米、水稻来说要划算得多。”李姿元掰起手指给记者算了笔细账。

中共新房乡党委书记刘鑫介绍,为大力发展群众种植蔬菜,多年前长沟村成立了蔬菜专业协会,成立之初只有68名会员,种植蔬菜80亩,在民革中央的帮扶下,协会会员跨乡镇发展,带动阳长镇核桃寨村许多农户加入了长沟蔬菜协会。截至目前,协会会员达到了352名,种植面积6848亩,在主生产基地的新房、长沟两村的蔬菜种植面积就达3000余亩。

从“输血”向“造血”转变

在帮扶农户走上脱贫致富道路的过程中,民革中央是怎么做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就是民革中央在帮扶纳雍群众过程中的经验。

随着帮扶行动的不断深入,民革中央结合纳雍海拔高、早晚温差较大等特点,认为发动村民大力种植蔬菜,不失为纳雍群众脱贫致富的新路子。2002年,纳雍发电厂落户阳长镇后,周边电煤工业迅速发展。民革中央意识到,电煤工业的发展,为新房乡发展蔬菜带来了契机。于是,民革中央与新房乡中共党委、政府商量,决定一改传统的“自给自足”的种植习惯,着眼于市场,引导长沟村开始了小面积的蔬菜试种。

为调动老百姓种植蔬菜的积极性,民革中央邀请并安排上海等地的专家到新房乡一带开展技术培训,帮助菜农科学种植。与此同时,又根据纳雍的自然地理环境特点,组织专家编写了《纳雍县主要蔬菜栽培技术》一书免费发给群众。

“新房乡蔬菜产业的发展,得益于民革中央的技术支持!”刘鑫说,民革中央除邀请上海、北京的专家指导群众种菜外,还多次安排民革安顺市委会原主委李国瑞教授带领专业技术人员赴长沟等地种植现场开展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等服务,使广大群众得到技术上的支持,真正从“输血”向自身“造血”转变。



编辑:徐强 责任编辑:杨嘉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