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红军长征过凉山80周年”采访团,来到了凉山州宁南县。1935年5月12日,红一方面军九军团3000多人,由会东进入宁南,经华弹镇、葫芦口镇等地北上,历时8天。由于不习惯这里的气候,不少人生病,当地村民用桑叶熬水,给红军饮用、洗澡。如今,借助小小的桑叶,宁南县大力发展蚕丝产业,成为四川蚕桑第一大县,还被授予“中国蚕桑之乡”称号,全县茧丝产业产值突破28亿元,丝绸远销欧洲。当年桑叶治病如今产业致富“我的父亲曾是一名红军战士。”5月21日,宁南县华弹镇,村民段少华告诉华西都市报记者,他的父亲名叫段金宝,江西省于都县人,1934年参加红军,80年前经过宁南时,在战斗中负伤掉队,后来定居在此,解放后,被省政府认定为流落红军。一直到1995年4月去世。记者发现,在宁南,几乎漫山遍野都种植了桑叶。宁南县委宣传部负责人介绍说,当年红军经过宁南时水土不服,很多战士都生病了。当地村民告诉红军,桑叶具有清热作用,用桑叶熬水当茶饮用,或者洗澡以治病。结果战士们试用后,觉得效果真不错,纷纷效仿。如今,宁南已是四川蚕桑第一大县,被评为“中国蚕桑之乡”,全县茧丝及相关产业突破28亿元。在宁南县最大的蚕桑加工企业—南丝路集团缫丝车间,一个个蚕茧经热水浸泡后,被拉出千丝万缕,成为漂亮的生丝。南丝路集团总经理林平介绍说,宁南生产的蚕丝,一直是5A、6A两个最优级别,国内其他地方的大多只有3A、4A级别。目前,宁南生丝价格卖到了38万元一吨,远销法国、意大利等欧洲国家。除了生产丝绸,宁南还根据当年红军喝过的桑叶茶,开发出了“冬桑凉茶”、“榄椹”、“金桑碧玉”等用桑叶制成的饮料,市场反响不错。宁南也正在努力建设具有国际性的桑茧丝绸产业园区,将建立蚕茧、缫丝、织绸、制衣四大基地,逐步把宁南打造成为我国继嘉兴、广西后的第三个茧丝绸交易市场和国家茧丝储备仓库。预计到2020年,宁南将形成年产生丝4000吨、绸缎3000万米、蚕丝被和真丝家纺100万床,丝绸服装、丝绸制品100万件的生产能力,产值突破100亿元,形成“世界丝绸看中国、中国丝绸看宁南”的原产地品牌国际影响力。倡导全民阅读居民爱泡图书馆
记者在宁南采访时发现,当地的图书馆修得特别漂亮,不少市民吃完晚饭,不是跳坝坝舞,而是朝图书馆走去。5月20日,宁南县图书馆馆长张静介绍说,宁南图书馆是凉山面积最大的县级图书馆,2013年被评为“国家三级图书馆”,藏书量近30万册,报刊杂志180种,目前图书馆每天接待的人数已经超过了600人,对于一个山区县城来说,十分少见。
宁南县的全民阅读习惯形成始于2008年。目前,读书已经成了宁南人的一种习惯。据统计,宁南县城镇人口约4万,目前办理了借阅证的,已有1万多人。此外,宁南还以县图书馆为中心,实现了8个社区书屋、25个乡镇书屋和125个农家书屋全覆盖的读书网。
编辑:徐强 责任编辑:杨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