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

培养能人村干 带动一方致富

2015-05-14 09:51:21  来源:广西新闻网-广西日报  作者:SystemMaster

红城杂谈

徐顺东

新一轮扶贫攻坚已经进入第五个年头。

目前不少贫困地区积极谋求改变,消除贫困,改善民生,但困于知识的局限、缺乏科学规划等因素,东挖一镐,西刨一犁,寻求致富之路仍然茫无头绪,尤其是在基层组织涣散的村屯。这个问题已经引起了中央层面的高度重视。

近日,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了《关于做好选派机关优秀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工作的通知》,就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抓基层、推动基层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等重要指示精神,将进一步选派机关优秀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

再派的第一书记进村,首要的任务是什么?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这用在农村,最实在不过。笔者认为第一书记进村打造一支“带不走的队伍”是一个有效的方法之一。

上面所有政策,最后都得经过村部传达,才能落实到每一个村民,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农村工作很具体、很琐碎,一个村就是一个小社会,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既有经济工作、党建工作,又有社会工作、群众工作,大多是新农保、新农合、计划生育、宅基地调整、流动人口管理、矛盾纠纷调解等,看似鸡毛蒜皮的小事,可在农民眼里就是天大的事。打造了一支“带不走的队伍”,才可能真正解决这些问题。

同样在发展上,笔者认为,培养农村能人当村干,帮扶村干成致富能人,打造一支”带不走“的致富能人,让致富农民带农民致富,这才是抓住村庄前途的“牛鼻子”,可以创新机制激发活力。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凡是有能人的地方,即使是资金投入相对较少,扶贫效果也相对明显,而一些没有能够树立能人主心骨的地方,因为没有一个能够撑得起的人,最终工作队撤走了,贫困回归老样子。大家只要细心观察,就会发现几十年扶不起的村庄大有存在。

成功经验在于,上面培养了村支书,村支书长期驻村,而本身又是产业带头人,可以真正了解村民的需求,可以更加因地制宜实施脱贫举措,带动一方。


编辑:徐强 责任编辑:杨嘉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