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都县历迳村,一个藏在赣南山区的普通村子,位于于都县桥头乡。319国道从村子穿境而过,交通稍显便利。
3月26日,记者走进历迳村,公路两边一排排温室大棚错落有致,颇为壮观。村民们正在大棚里忙碌。再过20来天,这里种的早熟辣椒、茄子就要上市了。
然而,几年前,这个村还是当地有名的贫困村,贫困人口占了全村总人口的一半以上。历迳村村委会主任李年星告诉记者:“这几年,扶贫政策让我们村发生了不小的变化。眼下,蔬菜种植成了村民们增收最快的致富项目之一,去年村里200多户农户一共种植了1000多亩蔬菜,每亩年纯收入达到1.2万元至1.5万元。”
历迳村有2800多人、2000多亩耕地,已有几十年种植大棚蔬菜的历史,是于都县秋冬季节的蔬菜生产基地,产品主要销往附近宁都、兴国等附近乡镇。每年10月收割晚稻后,村民们就犁田耙地,种植蔬菜,来年3月蔬菜售出后,再在这片土地上种植早稻。
李年星兴致勃勃地带着记者来到了村子边新开发的一片大棚蔬菜基地前参观。“乡里对我们开展蔬菜种植大力扶持,政府协调贷款,财政给予贴息,大大激发了群众的种植热情。2012年,村里还成立了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今年54岁的钟德禄,全家5口人,以前靠外出务工维持生计。去年,利用近7万元的贴息贷款,他家建了两座大棚,开始种植辣椒,年纯收入5万多元,今年收入下来就可以还清贷款。他高兴地告诉记者:“现在政府为我们农民致富制定了好政策,想了许多好办法,从种植、销售等方面提供了许多的服务措施,我们菜农种菜有干劲,致富有奔头。”
据了解,像钟德禄这样靠种植蔬菜走上致富路的农户,今年已经占到历迳村总户数的30%以上。
发展大棚蔬菜让历迳村村民初尝到甜头,可继续发展面临的瓶颈也不少。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销路和劳动力不足的问题。
“现在最需要政府帮我们搞机械化。”当地村民谢贵全说,按照早熟蔬菜的生长习性,必须在11月底前播种才有可能长好。但收割晚稻后,菜农还要犁田、耙地、平整、起垄等,这些全靠耕牛或人力完成,费时较多,往往会错过最佳播种时机。李年星也说,如今青壮年劳力基本都外出务工了,应扶持菜农在播种前进行机械化生产,以保证在合适时间内完成播种。
编辑:徐强 责任编辑:杨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