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浪县西靖乡,樊永会是个能人。这些年他在各项惠农贷款的大力支持下,从以前的零散养殖走上了规模化养殖之路,在西靖乡高峰生态养殖小区建起10栋养殖暖棚。如今的樊永会,鼓起了腰包,开上了小车,成了名副其实的“老板”。
樊永会之所以能够大踏步致富奔小康,得益于我市形成的普惠金融“武威模式”。
和樊永会一样,凉州区高坝镇蜻蜓村村民张国开,虽然已经有两座日光温室,但他并未就此止步,想扩大规模再建一座日光温室。就在他为建棚资金发愁的时候,“双业贷”解了他的燃眉之急。如今,张国开已用贷款建起第三座日光温室。
在我市像樊永会、张国开一样的农民还有很多。
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紧紧围绕主体生产模式,抢抓政策机遇,强化政策支持,加大资金扶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妇女创业小额担保贷款、双联惠农贷款、双业贷款三项财政贴息惠农贷款发放力度,形成了全覆盖、广对接、深融入的普惠金融“武威模式”,全力支持全市现代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惠农贷款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及时雨”。去年,我市继续扩大惠农贷款规模和覆盖面,全年发放“双业”贷款5.85万户76.9亿元,“双联”贷款1.82万户14.45亿元,信贷资金投入占设施农牧业投资的75%左右。
政策引导资金支持
民勤县大坝乡文一村一社村民姜永宏,这些天在自家的日光温室里忙碌着。姜永宏说,在乡村两级政府的积极协调下,去年他贷了20万元“双业”贷款,建了1座日光温室,改造了原有的养殖暖棚,并引进100多只基础母羊,目前温棚暖棚共收入6万多元。
大坝乡是民勤县依托“双业”贷款,加快推进主体生产模式助农增收的一个缩影。
政策引导、资金支持,成为全市主体生产模式健康快速发展的助推器。
全市金融部门积极参与并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制定下发的《关于贯彻落实〈甘肃省草食畜牧业和设施蔬菜产业发展贷款贴息管理办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人行武威市中心支行因地制宜制定《金融支持武威市设施农牧业发展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支持金融机构加大对“三农”的信贷投入。多次组织召开“窗口指导”会、金融机构座谈会、形势分析会,加强政策引导,深入走访督导,促使金融机构加强信贷支持和金融服务,打造民生金融创新示范工程,切实做好各项涉农金融服务。辖区各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向上级机构争取政策,组织人员深入调研,因地制宜制定方案,保障贷款快速有效投放。
人行武威市中心支行充分发挥支农再贷款支持引导作用,去年累计发放人民银行支农再贷款14.47亿元,有效解决了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支农资金不足问题。积极争取增加合意贷款规划,2014年共向辖区5家地方法人金融机构争取增加合意贷款额度18亿元,全年贷款规划达到41.61亿元。各金融机构主动与上级行请示汇报,争取信贷规模,加快省级机构与武威市政府签订授信协议的落实,多渠道多方式筹集资金,保证贷款持续有力投放。
优化环境创新服务
人民银行通过加强组织协调,牵头组织各金融机构加强与农口部门的联系,深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调查了解融资和金融服务需求,通过金融联席会议、座谈会等方式通报情况,研究解决存在问题,加大与政府相关部门协调配合,增强金融支持的有效性。
人民银行采取有力措施,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运用力度,金融机构打破常规,创新办法,优化信贷投放模式、担保模式、审核方式。涉农相关金融机构推广“担保公司+农户”、“银行+保险+合作社(养殖户)”等贷款模式,充分运用农户联保、财产抵押担保、公职人员担保、设施农牧业抵押担保等多种抵押担保方式,增强担保措施的灵活性和有效性。金融机构积极争取信贷政策品种,因地制宜创新运行现有信贷品种,如中国银行运用“宜农贷”、“农社通宝”产品,采取“公司+农户”的方式进行信贷投放;建设银行创新“速贷通”、“助保贷”、“成长之路”等信贷产品;兰州银行探索开展设施农牧业抵押贷款业务。
金融机构采取集中上报、集中审批,提高审批效率。古浪县探索建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办行制度,采取“一对一”、“一对多”等方式,选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由主办行为其提供全套金融服务;人行天祝县支行在全县16个乡镇开展林权抵押贷款试点。加快推进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合理布局atm、pos机等支付机具,持续深化银行卡助农取款等特色服务,不断提升贫困地区金融服务覆盖面和便利度,设置了170多个农村金融便民服务点,在天祝设立流动银行惠农服务车,有效满足了农牧民的金融服务需求。
普惠金融成效显著
和樊永会、张国开一样搭上普惠金融快车的,还有天祝县华藏寺镇黄草川村村民韩天祥。这几年,市上出台优惠政策,强力推进主体生产模式,为头脑灵活的韩天祥提供了广阔舞台。“我已经顺利贷到30万元双业贷款,养殖棚修好年存栏羊会超过1000只。”韩天祥对发展设施养殖业信心十足。
近年来,我市银行业金融机构紧紧围绕“设施农牧业+特色林果业”主体生产模式,通过强化政策支持、资金扶持,优化环境、创新服务,有力推动金融支持“全覆盖、广对接、深融入”,全力支持全市现代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方面成效显著。2014年,全市设施农牧业累计达到78万亩左右,特色林果基地累计达到121万亩左右,畜牧业、蔬菜产业产值占到农业总产值的53%,设施农牧业和特色林果业已成为农民增效、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
古浪县西靖乡高峰村是省绵羊繁育技术推广站的双联村,该站干部经常深入养殖区,定期举办养殖技术培训,养殖小区目前已建成养殖暖棚近1000亩,户均达到4亩。
民勤县蔡旗乡高庙村村民金玉善,2012年搭建一座80米长的温室大棚,第一茬定植了小乳瓜,收入3万元,收回了成本。他准备今年再建一座棚,新棚种小乳瓜,旧棚种辣椒,两个棚轮换倒茬,提高种植效益。
今年50岁的张子科,是凉州区金塔乡青铜村六组农民,更是远近闻名的致富能人。在惠农贷款的支持下,他带着大伙一起发“羊”财,一年的纯收入近20万元。
如今,在我市广大农村牧区,靠普惠金融“武威模式”的支持,温棚暖棚和特色林果遍地开花,农牧民群众换了脑袋、富了口袋,走在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金色大道上。
编辑:张国庆 责任编辑:杨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