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

民兵充当致富先锋 授人以渔播撒致富种子

2015-01-29 11:27:40  来源:中国国防报  作者:

新家园的幸福新生活

——湖北荆门军地携手服务库区移民纪事

荆门军分区组织官兵开展抗洪抢险实兵演练。杨杰

从湖北武汉出发,沿武荆高速一路向西,从钟祥出口下,映入眼帘的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这里是规划建设中的柴湖一期工业园。

近半个世纪前,河南淅川的4.9万名群众因修建水库搬迁至此。光阴荏苒,在荆门军地双方共同努力下,当年的沼泽地如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敢吃螃蟹的致富先锋——

授渔式帮扶播撒致富种子

“割罢麦,收罢场,收拾收拾下钟祥。”移民李坡告诉笔者,刚搬到大柴湖时,满眼望去,除了一排排简陋的排房,就是满是污水的沼泽地。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当地民兵组织在带领移民建设美好家园的同时,积极为移民传授种植棉花、油菜、水稻等农作物的技术。几年前,四新村支书、民兵连长赵平杰上任后,发动民兵骨干搞蔬菜种植,带领村民致富。

2013年,四新村启动“四网千棚”花果蔬菜示范基地建设。赵平杰贷款建起了数百亩大棚种植蔬菜,吸收近300名村民就业。民兵刘明祥给笔者算了一笔账:“以前种小麦和玉米,一亩地收入最多1000元,现在种植蔬菜,保守算,也有5000元的收成。”

一排排现代化的大棚整整齐齐,一畦畦西红柿、茄子硕果累累,一条条沟渠排列有序,宽敞的水泥路纵横有致地延伸。离开蔬菜基地时,赵平杰告诉笔者,今年他将再投资建设冷库、物流配套设施,再吸纳200人就业,力争人均年收入达两万元以上。

■召之即来的平安卫士——

网格化管理筑牢维稳堡垒

移民说的是河南话,吃的是面食,无论是传统风俗,还是生活习惯,都与本地居民有较大差别。陪同采访的乡镇干部告诉笔者,为加强辖区内治安管理,他们注重利用信息技术强化社会管理,第一时间掌握情况,协调处理突发事件。

2013年,结合荆门市探索农村地区网格化管理,柴湖镇被划分为55个综治小区,每个小区依托综治维稳工作站设立网格管理站,建立信息管理系统,在24家重点单位和行业安装视频监控器。民兵连长田玉定自此也有了一个新头衔——网格管理站站长。

自从当上这个站长,田玉定就格外忙。这份兼职收入低,事情却不少,哪里有矛盾就往哪里跑,今天发现这里丢了井盖,存在安全隐患,明天那里有邻里纠纷,都要去调解。遇到有点空闲,他还得挨家挨户进行登记,及时更新相关信息,配合网格化管理,建立起精确到每个居民的动态信息数据库。

为提高自身网格化管理能力,柴湖镇还专门组织民兵连长集中学习信息采集更新、开展政策宣传等知识,掌握网格化管理的运行程序和对人、地、物、事等基础信息采集方法,及时排查、化解网格内发生的矛盾、治安和安全隐患,基本做到“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难事不出镇”。

■能打硬仗的应急尖兵——

常态化编训实现闻令即动

大柴湖紧邻汉水,历史上曾是远近闻名的鱼米之乡。1935年,突发的汉江洪水将10万亩良田顷刻间变成一片汪洋。“要避免重蹈覆辙,就必须充分发挥民兵平时应急、战时应战的作用。”上任之初,军分区司令员邱明扬就把组建一支常备常训、素质过硬的民兵应急分队列上日程。

随即,在军地双方的共同筹划下,一支水上民兵应急分队组建成立。在充实防汛器材和完善防汛预案的基础上,军分区每年定期组织民兵应急分队开展水中搜救、运送救灾物资等防汛抢险演练。同时,他们通过每年民兵整组,向民兵普及防汛知识,组织防汛拉动,确保危急关头能够顶得上。2011年9月中旬,汉江突发大水,民兵抗洪抢险分队闻令而动,打木桩、运沙袋、堵漏洞……短短一天,一段坚固的防洪堤坝便出现在浪涛滚滚的汉江岸边。

大柴湖地处低洼,排灌以沟渠为主,而建于上世纪60年代的电排站年久失修。“一旦有暴雨洪水,老百姓损失可就大了。”大柴湖经济开发区副主任、柴湖镇党委书记粟建湘立说立行,带领民兵在修建防洪渠,升级排灌站,消减隐患的同时,还方便了村民浇灌农田。

去年,柴湖镇共发动民兵200多人次,疏通、挖深、拓宽2000余米的沟渠,22条排水沟渠被硬化,已经完成升级的排灌站排洪能力也得到大大加强。去年7月,一场十几年不遇的暴雨不期而至,袭击了荆门地区。沟渠疏通、江堤牢固,汉江边上的几千户大柴湖居民安然无恙。

心中有民才能得民心

■湖北省荆门市市长、市国动委主任肖菊华

作为南水北调工程的先期移民,大柴湖人为祖国大建设做出过重大牺牲和巨大奉献。一直以来,语言差异、习俗不同、资源匮乏、基础设施落后、灾害频发等多种因素,导致“大柴湖”移民一直无法脱贫致富。重建家园、恢复生产、安居乐业——半个世纪来,周总理的嘱托一直扎根在地方党委和政府的思想和行动里。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新农村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作为不脱离生产的人民武装,移民区广大民兵充分发挥政治素质高、基本能力强、纪律观念严的良好素质,尤其是在急难险重任务中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大无畏精神,在新农村建设中生力军作用不断显现。

他们充分发挥对周边农民群众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帮助农民多渠道增加收入,促进农民生活水平的整体提高。同时,广大基干民兵始终保持敢于吃苦、敢于战斗的优良作风,勇于在维护社会治安和调解纠纷等急难险重任务中主动作为,充当先锋。他们坚持在“管”中用,在用中“练”,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使自己在人民最需要的时刻能够“拿得出、用得上”,做到了“平时能应急,战时能应战”,较好地发挥了基干民兵在农村社区建设中的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得到大柴湖移民的一致肯定。


编辑:张国庆 责任编辑:杨嘉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