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
翠湖社区居民李越滨说,一家人过得好比什么都重要

夫妻创业成功还帮弟弟致富

2015-01-29 10:35:01  来源:宝安日报  作者:
李越滨一家四口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18岁出来做生意,李越滨起早贪黑,干了三年却没攒下钱来。结婚后,李越滨和妻子开起了夫妻店,从摆夜宵摊做起,发展到如今的汽车服务公司,一家人的生活越过越红火。李越滨非常感谢妻子,赚的第一桶金就给她买了新车。等到一双可爱的女儿相继出世,李越滨已经有了一定的身家,为两女儿提供了较好的生活环境。李越滨的母亲退休后主动揽起了照顾孙女的事,让李越滨夫妇安心地在外做事业。

新婚妻子陪他卖夜宵

出生于1974年的李越滨老家在汕尾,可他算是土生土长的光明人。“我父亲很早就到光明农场做事,在那里跟我母亲相识并结婚,生下了我和弟弟。”李越滨说,当时光明农场职工收入比较低,一家人生活困难,他18岁读完高一就出来做事了。李越滨的外婆借了他一笔钱,让他买了一部中巴车跑活。

“每天早晨五点半就出门拉客,直到晚上十点才能回来。吃的都是快餐,就盼望着能多拉点客。”李越滨说,那段日子十分辛苦,他一直坚持了三年,由于一场意外才放弃,三年的辛苦拉活基本上属于白干了。但这并没有击垮李越滨,他跑到公明一家汽修厂跑业务,把每个月的积蓄都存了起来,以图再次创业。

李越滨的想法直到结婚后,才变成现实。他和妻子商量开一家夜宵摊挣钱,“妻子是个传统女人,我一说她就很支持。我们在光翠路那里开了一家啤酒广场,供应夜宵啤酒。”李越滨找了十多个人,他负责采购,妻子专门收账记单。每天下午四点开门营业,直到第二天凌晨才算结束,生活十分艰辛。

不忍妻子太劳累,李越滨每次都让妻子提前回家,自己一个人负责收尾。“她也向我抱怨过太累了,可是说归说做归做,跟着我吃那么多苦,她也没有撂担子的想法。我们有时候也会争吵,但吵过以后和好如初,其实都在想怎样才能把小日子过得更红火。”李越滨说,妻子给了他很大的帮助,他一直十分感激。

一大家子日子越过越红火

随着大女儿的出世,李越滨在感受到初为人父快乐的同时,也感觉到了很大压力。妻子只能待在家里调养身子,他一个人要忙生意,根本照顾不过来。幸好他退休在家的母亲帮忙,为他照顾妻子和大女儿,让他能够安心在外面打拼。“我爸爸要给弟弟家带孩子,辛苦我母亲了。大女儿出生也给了我很大的压力,让我不断成长起来。”李越滨说。

夜宵摊开了两年多,李越滨发现,新区车子越来越多了。他跟妻子商量,决定把不怎么赚钱又累的夜宵摊停掉,开一家汽车服务公司。经过两口子精心筹备,他们的汽车服务有限公司成立了。由于夫妻俩人缘好,做生意又厚道,再加上又是本地人,新顾客来了以后就和他们成了朋友,越来越多人喜欢把爱车开到他们公司保养修理。

等到公司规模上来以后,李越滨拿出第一笔钱,给妻子买了一辆新车。“收到这份礼物的时候,她很开心。我觉得她这些年跟着我打拼不容易,对她怎么好都是应该的。”李越滨说。

正当李越滨夫妻俩生意越做越红火时,他的弟弟和弟媳却由于投资失败,一下子穷了下来。身为大哥,李越滨没有袖手旁观,他跟妻子商量后决定拿出一笔钱,跟弟弟合伙开一家再生资源公司。李越滨夫妻出大部分资金,他的弟弟与弟媳负责具体管理。“现在我们兄弟俩都做得不错了,一家人过得好比什么都重要。”李越滨说。

一起吃团圆饭其乐融融

如今,李越滨的小女儿都已经六岁了,家里也更热闹了。“两个女儿挺听话的,虽然有时候她们要买啥,我们做父母的没有满足,会闹点小脾气,不过她们的要求都不是很大,只要时间允许,我们现在的条件也能满足。”李越滨说,每天忙完生意回到家里,听到女儿们叫“爸爸”,再苦再累也满足了。

在大女儿的督促下,李越滨还把烟戒掉了。“只要我一拿起烟,就算是朋友递给我的,她也要拿走。她在我耳边不停地说抽烟有害健康,逼得我把烟戒掉了。”李越滨说,要是一家人外出吃饭,他喝了点小酒,大女儿就会念叨“喝酒不能开车,开车不喝酒”,过生日时,两个女儿还合作做了明信片送他,李越滨把它放在办公室,有空就拿起来瞧瞧。

家里孩子喜欢热闹,一到周末,李越滨经常会抽空带着一大家子出游。“一般去公明红花山公园那爬山,呼吸新鲜空气,孩子们跳啊闹啊的,开心得很。父母身体大了,多出去走走也对身体好。”李越滨说,要是天气好,一家人还会开车到东莞松山湖游玩。

逢年过节,李越滨和弟弟两个家庭定会聚在一起,由他的母亲做一顿丰盛的家宴,热闹异常。“母亲是客家人,做饭的手艺是全家最好的,过节鸡鸭鱼肉肯定有,虽然现在生活好了,顿顿也能吃到,可是气氛不一样啊,两位老人就更高兴了,毕竟我们两兄弟都在打拼。”李越滨说。


编辑:张国庆 责任编辑:杨嘉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