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

昭通永善马楠山:牛羊群归“大集体”农民笑奔致富路

2015-01-05 10:26:17  来源:中国网  作者:

云南昭通永善县马楠乡,一个高寒贫困的少数民族地区,村民常年靠政府的低保政策勉强维持生计,该乡年轻村民大多外出务工,有的甚至数年也难回乡一次,皆因山里贫困所至。2014年夏天,在该乡党委政府的带领下,当地农民联合办起了颇具特色的专业合作社,整合山里资源,聚集大众力量,转变思维搞起了集体经济。村民将自家荒山、牛羊、劳动力入股,共同走上远景近望创富之路。

2015年元旦前夕,记者迎着冬日的阳光来到马楠乡采访。海拔3000多米的马楠山上,茫茫草原,蓝天白云,羊群漫山,歌声缭绕;让人不禁想起了“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塞外风光景象。

永善马楠乡,是永善县仅有的两个少数民族乡之一,属国家、省、市级特困乡,农村经济收入大半来源于畜牧业,农民年均收入仅2000余元。据马楠乡党委书记鲁朝富介绍,马楠乡不仅是国家级的半细毛羊育种基地,还是国家级的草原监测点。目前,永善县半细毛羊共有5万余只,而马楠乡便占有3万余只,刚建立起的马楠村高坎子养殖专业合作社有900余只羊及数万亩草山,全部由村民化零为整入股合作社经营管理。

记者在马楠村高坎子专业养殖合作社了解到,该合作社新建的4个数百平米的羊圈基础设施已建设完毕,当前的900多只羊由当地有饲养经验的村民分10个小组放养管理,每只毛羊都精神抖擞,毛润光泽发亮。合作社负责人称,马楠乡的半细毛羊繁殖性比较稳定,到明年夏天900余只羊就能发展到1600只左右,到后年就可增加到2500余只,按照合作社的三年分红发展计划,多数村民不用参与饲养也能分红上万余元,后期按年分红制持续发展。

作为国家级半细毛羊发展基地,去年以前政府用“输血”式的扶贫方式,直接从大户购羊分发给小户自养自放。由于草山利用无规划,加上管理分散及饲养技术缺乏等诸多原因,往往是一户村民的几只羊不幸病死,该户村民便成最穷的人家。结果是大户越扶越大,小户依然无畜,贫困依旧。当地成立专业合作社后,所有村民都将牛羊和草山全部入股,组成“大集体”羊群统一饲养管理,这样即便死去几只,风险也不会落到村民个人户头,大家风险共担,红利共享。

永善马楠山上的半细毛羊属商品肉毛兼用羊,长期放养在高海拔无工业污染的草山上。肉质细嫩,味美可口,营养价值丰富,属高品质绿色食品之一。经常食用可防风湿、提高肌体免疫力等功效。羊毛弯曲一致,主体细度为48-50支,光泽自然柔合,是国防、造纸、轮胎、冶金、文体、化学等工业常用原料。用半细毛羊羊毛所生产的纯羊毛毛毯、毛衣、毛被手感丰厚,色泽鲜艳,有保暖性较强的天然性能。

高坎子养殖专业合作社饲养员安学德告诉记者,他放养的羊群从最初的70余只已增加到83只。专业合作社有规定,早上最迟8点必须放羊,所以每天天刚亮就要起床吃早饭,然后把羊群赶上山坡,平均每月能领到1500元薪水。羊毛一年剪一次,在端午节前后,每只羊能剪4公斤左右的羊毛,按往年商贩上门的收购价能卖到100多元。

此前的马楠村民销售半细毛羊,一是将成年毛羊卖给城市里开餐馆的商人,再是将每年生产的羊毛低价卖给当地县城到村里来收购羊毛的小商贩,小商贩再将羊毛卖给省市级的大商贩,几番周折后转售到江浙一带的企业及厂家,村民的售价仅仅是终端价格的三成左右。专业合作社成立后,当地乡党委政府尽力协助合作社理事会骨干,寻找销售渠道,直接终端预约销售。合作社还尽力争取国家政策扶持、银行贷款等渠道采购相关设备,计划在当地建厂生产毛衣、毛被、毛毯的纯羊毛制品,以高原绿色生态羊毛品牌推向市场。

专业合作社还将产业循环式发展,羊粪所含营养物质比较丰富全面,用来在当地种植天麻、无公害白菜等成效明显,增加村民致富项目。将羊粪加工成粉末,封袋包装后运往各地花鸟市场销售,城里人将其带回高楼大厦里种花养草,市场供不应求。马楠山有机纯农肥料小品牌市场走俏,让合作社信心倍增。合作社市场部各种再生计划正在研究进行中,群力群策将山里的更多资源无限拓展,实现合作社股民最大利益化开发。

去年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扶持下,马楠乡干部群众坚持合作发展、共同富裕的宗旨,按照“民办、民管、民益”的原则,大力发展养殖专业合作社,促进集体牧场农户分红的健康发展,增加农民收入。通过项目扶持和各种惠农政策的支持,全乡共发展了专业合作社4个,另外3个合作社正在组建中,在发展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同时,种植专业合作社也加快了发展进度,目前已发展一个天麻合作社及一个高原无公害白菜种植合作社。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实现以养殖专业合作社为主,以种植业和旅游业为辅的“三位一体”产业发展定位,以养殖专业合作社的组建和发展为先、为重、为主,以合作化促养殖专业化、规范化、规模化、品牌化,促发展多元化、剩余劳动力有序分流、多条腿走路、多渠道增收,来破解马楠扶贫开发的瓶劲制约。力争通过5年努力,实现马楠高寒冷凉地区养殖专业合作社覆盖全乡四村51村民小组。力争实现养殖专业化、规模化、规范化、品牌化,户均畜牧纯收入达1万元以上,实现共同富裕目标。

编辑:张国庆 责任编辑:杨嘉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