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

特色养殖成禹城农民“致富宝”

2014-12-31 10:09:57  来源:农村经济司子站  作者:

今年58岁的赵文海,初中毕业后便参军入伍。复员后他常年在外打工,一心想着学习一些专业技术回乡创业,改变家庭的生活条件。2012年,他在北京打工时,一次偶然的机会去参观了一家孔雀养殖厂,见到很多美丽的孔雀,蛋栏里密密麻麻堆放的孔雀蛋惹人喜爱。当得知孔雀不仅能满足人们的观赏需求,还有食用、药用价值后,赵文海决定回乡创业,走孔雀养殖这条致富路。

2013年初,在做足市场调查后,赵文海凑了40多万元,从潍坊市购进200只蓝孔雀。一到家,他便聘请养殖专家上门讲解孔雀的养殖和防疫知识。在他的精心饲养下,第一批孔雀顺利产蛋、孵化,当年盈利25万元。掘到“第一桶金”的赵文海,随后不断扩大养殖规模,目前孔雀存栏量已达300多只。看到特色养殖的巨大市场前景后,赵文海又有了新的发展规划,下一步组织乡亲们成立专业养殖合作社,投资80万元扩建养殖基地,引进红白腹锦鸡、鸳鸯等特色品种,带动乡亲们共同致 富。

靠特色养殖致富的农民,在莒镇乡还有很多。近年来,该乡充分发挥传统农业乡镇的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养殖业,拿出专项资金用于特色养殖乡镇建设,采用“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养殖小区+养殖户”的发展模式,为养殖户出台了优先提供场地、水电等优惠政策,调动了农民发展畜牧业的积极性。同时从强化科技培训入手,全方位开展科技指导服务,邀请上级畜牧部门采取巡回演讲、现场指导、送科技下乡等多种形式,培养出一大批养殖技术人才。目前,全乡已建成专业养殖合作社40余个,建成肉鸽养殖小区26处,存栏14万对;有肉兔养殖户127户,肉兔存栏量达7000只;建成生猪养殖示范基地12处,拥有养猪专业户468户,生猪存栏量达1.3万头。

在政策扶持下,该乡形成基地连农户、农户增效益的畜牧产业化经营格局,畜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养殖户年人均增收2.8万元。



编辑:张国庆 责任编辑:杨嘉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