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曾几何时,农民群众为出行难、致富难感到无奈与困惑。如今,在广袤的农村,一条条平坦的农村公路在交通建设者的脚下向前延伸,成了农民群众发家的“致富路”、密切党群关系的“连心桥”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寒冬时节,记者在寿阳县农村看到,一条条崭新的乡间公路通向偏僻山村,宽阔整洁的道路纵横交错。该县羊头崖乡坪龙头村养殖户张全忠高兴地说:“以前,我们村出村道就是一条又窄又烂的土路,出行那叫不方便,拉个饲料回来都进不了村。现在水泥路修到家门口了,以后我们出行和运送饲料、化肥、农资产品再方便不过了。”
今年以来,晋中市以构建综合、智慧、平安、绿色“四个交通”建设为目标,以“建设是基础,质量是核心,养管是手段,服务是目标”为主线,把农村公路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同步推进农村公路建设、养护管理,不断完善规划,创新机制,大力实施 “双百工程”和“完善提质工程”建设,全市农村交通状况得到了有效改善。截至目前,晋中市农村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13682.57公里,列养率达到100%,完成了建制村村通水泥(油)路和街巷硬化两轮“全覆盖”建设任务,全市118个乡镇全部通了公路和水泥(油)路,2747个建制村全部通了公路,通达率达到99.81%,为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提供了强有力的交通保障。
戗抓机遇掀建设高潮
为从根本上解决群众出行难问题,晋中以群众满意为目标,结合全市农村公路实际,积极回应群众关切的问题,充分分析路网现状和工作布局,从“四个交通”建设要求考虑,将农村公路建设工作作为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带动农民脱贫致富的突破口,及时解决自然村群众出行难和农村公路提档升级问题,通过大力实施“双百工程”和“完善提质工程”建设,即实施自然村通水泥(油)路工程100公里、农村公路改造工程100公里的建设任务和农村公路完善提质工程400公里,主动破解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难题。
晋中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多、里程长、任务大,为确保按期保质完成公路建设任务,晋中交通运输部门将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列为最大的民生工程,成立了农村公路建设领导小组,以此保证各项工作的衔接和落实到位。为解决工程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局领导多次深入工程一线进行协调、解决。
为了确保每条农村公路的工程质量和进度,市县两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严格按照农村公路建设管理的有关规定,负责技术指导和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安排质监人员全过程监督,确保施工人员、机械、现场安全。经过不懈努力,截至目前,全市自然村通水泥(油)路百公里工程已完成102公里;全市农村公路改造百公里工程已完成230公里;全市195项400公里完善提质工程项目中,已完成设计工作、具备开工条件的有59项142.4公里;已开工项目45项133.1公里,路面完工77.4公里,其中有19个项目63.3公里全部完工;其余项目正在积极开展前期工作。
寿阳县村通公路常广段是晋中农村公路建设的一个缩影。过去通往常广村的路是砂石路,农民不仅生活不便,增收致富的步伐也受到制约。水泥路建成后,不仅农民出行大为方便,更为当地农民致富打开了通途。据常广村党支部书记王晨晖介绍,常广村全村300余人口,养殖业发展很快,年出栏生猪1500头,但由于通村道路一直不畅,严重影响着该村经济发展。今年7月,该村通村路纳入村通水泥(油)路工程,仅用3个月时间,2.2公里长的水泥路便建成通车。道路通,百业兴,道路畅通将对常广村的经济发展起到更大的推动作用。
建养并重保道路通畅
目前,全市11个县(区市)都成立了农村公路管理所,118个乡镇都成立了农村公路管理站,形成了市设处、县设所、乡设站、村有专人的四级管理队伍。2014年,市县两级投入农村公路养护资金达6136.5万元,其中列入财政预算3466.5万元,截至10月底,全市农村公路养护工程完成投资1.03亿元。这是记者得到的一串令人欣喜而又珍贵的数字。
修路难在一时,养路难在持久。“建养并重”,是晋中交通人秉承已久的科学理念。在加快农村公路建设的同时,交通人不断提高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水平和应急保障能力,既保证了道路的“通”,也保证了道路的“畅”,有效保护了建设成果。
只有促进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养护、运输协调发展,才能更好地满足晋中经济发展的需要,为老百姓带来真正的实惠。近年来,晋中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又迈上了新台阶。通过推广“养护责任主体精细化、养护质量考核精细化、养护资金管理精细化、路况巡查精细化、安全管理精细化”的经验,提升了全市农村公路的养护水平。
按照有责必有权、责权相对等的理念,交通运输部门对全市农村公路养护工程,选择专业养护单位承担,实行计量支付、合同管理;农村公路日常小修保养,按照“路基养护社会化和路面养护专业化相结合”,采用专业技术指导,个人分段竞争承包,沿线农村、农民分段养护,以及有条件的委托专业队伍养护,实行合同化管理。具体到乡、村公路的养护,由乡(镇)政府、村委会组织落实,采用“一事一议”方式,按照村规民约形式确定,采用群众性养护、协会养护,专人养护、农户轮流养护,门前、地头分段养护等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养护。晋中把养护目标的确定、责任的分解落实细化量化,自上而下分解到每个单位、每个人,形成了上下齐抓、人人尽责的责任管理格局。
精细化管理的核心是考核。各县(区市)农村管理所对养护任务建立健全了考核制度,明确了各级养护机构和人员职责,规范了养护人员的养管行为。通过每个季度的督查,将考核结果与养护人员的工资挂钩,极大地调动了乡镇公路管理站人员的工作热情,实现了路面良好、路容整洁、路肩坚实、边坡稳定、排水畅通、构造物完好、标志鲜明的目标。
为解决养护资金难题,全市各县(区市)将农村公路的日常养护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当中,养护资金投入较以往有较大提高,确保了农村公路养护工作的正常开展。在加强农村公路养护力量、应急突发情况方面,不少县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灵石县坚持防治并举,加强灾害治理。去年厦木线的2次山体塌方以及今年6月因持续强降雨造成的玉郝线山体崩塌公路中断都及时报请县政府启动了应急戗修程序,连夜进行戗修戗通,并设置重力式挡墙进行加固,确保了公路畅通和行车安全。寿阳县采用农村公路三队十道班养护体制,加强“五大员”工作机制,即每名养护队员既是养护员,又是管理员、信息员、安全员、路地矛盾调处员,以三队十班为经,以16个乡镇管理站为纬,实行养管全覆盖网格化管理。 如今,通过交通部门的积极探索和因地制宜的实践,全市各地的农村公路养护呈现多样化趋势,百花争艳别样春。
随着农村公路投资不断加大、建设里程不断增加,今年市交通运输局成立了智能信息化办公室,专门负责农村公路信息化、智能化发展。目前正在规划建设的“晋中公路信息化管理系统”,将采用道路自动检测设备、智能手机、无线终端、无线网络、互联网、全球定位系统等高科技系统,对养护管理、突发事件管理、路况查询、重点设施监控进行全方位、立体式的管理,将涵盖晋中市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主要工作。智慧交通的目标在晋中市就要实现。
道通路畅搭富民“桥梁”
近年来,随着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的加快,晋中交通运输部门带着责任抓民生工程,带着感情抓民生工程,带着智慧抓民生工程,以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为目标,按照“路、站、运”一体化发展的指导思想,大力推动城乡客运一体化建设,初步解决了农民出行难和乘车难,使农村客运得到较快发展。目前,全市客、货运输企业达到313户,营运车辆55242台。全市共有公司化客运企业44户,客运线路376条,农村客运线路达到235条,村通班车率达到98.3%。全市建有县级汽车站11个、乡镇汽车站60个、客运候车亭583个、站点牌1225个,在全省排名第一,市域内以城区为中心、各县(区市)为结点、辐射乡村的便捷客运网络基本形成。
冬日的晋中大地上,一条条通乡公路似玉带在乡间缠绕,一辆辆满载旅客的班线客车穿梭往来,拉满农资的卡车奔驰在洁净的通村水泥路上……穿行在广袤的乡村,路网四通八达,交通条件的改善引来了山乡的巨变,凸显出发展的生机和活力。
“以前想到县里办事,至少需要半天时间才能到,不是因为路远,实在是因为车不方便。现在有专线车了,真是太方便了。”家住祁县来远镇的张大爷对交通部门为民办好事、办实事赞不绝口。他说,来远镇是祁县最南端的一个乡镇,有人口4000余人。以前,全镇人民出行唯一的道路是现在的208国道,但是208国道是一条晋煤外运大动脉,载重车多,经常拥堵,而废弃的旧208国道由于年久失修,车辆无法通行,因此给群众出行造成了很多不便。今年交通部门将原公路部门废弃的旧208国道子洪到来远段进行了修复,总长22.4公里的道路修通后,又开通了公交,极大地方便了全镇人民的出行,山区的农副产品有了方便快捷的运输通道,大大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一辆辆客车,不仅改变了农村群众的出行方式,更深层次地改变了他们的生活方式。出行条件的改善,加快了农村与城市频繁的交往与沟通,突破了农民与市民的隔膜与屏障,增进了他们的了解。一张张纯朴的笑脸背后,是城乡一体化发展、农村生产生活变化的生动见证。
为把农产品(000061,股吧)运出去、也吸引更多的人们走进乡村,围绕着“畅、洁、绿、美”的基本要求,晋中将农村公路工程逐渐融入生态、环保的理念,提升了农村公路的内涵。交通修路、林业栽树、乡镇管护,从修路到修好路,再到修“精品路”,全市各县(区市)因地制宜,积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村公路绿色长廊,从畅通到保洁,从亮化到绿化,目前,全市农村公路绿化362公里,农村公路路况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工作亮点纷呈。
晋中还坚持把农村公路建设作为了解民意、为民造福的过程,以前“特产运不出门,有车开不回家”。随着农村公路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农副产品不仅走进了县城,有的甚至远销省内外。晋中许多农产品,正是因为有了路的通达才成就了它们的品牌效应,使之成为家喻户晓的“名牌”。
的确,随着晋中农村公路建设的加快和质量的提高,广大农村群众与外界联系的途径越来越便捷,思想观念越来越帖近时代发展,谋富裕、想发展的心情越来越迫切,群众就医、入学、出行条件越来越好,新农村环境越来越美,群众生活质量日益提高,幸福指数不断上升。农村公路不仅成为农村群众致富的“惠民路”,也成为密切党群关系、巩固基层政权的“连心路”。
在冬日的暖阳下,晋中大地正涌动着希望,孕育着能量,散发着魅力。农村公路无疑成为晋中改善民生、开启广大农民朋友致富大门的钥匙,成为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桥梁纽带。
编辑:张国庆 责任编辑:杨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