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首君盛光明朱立胜
50多名工人坐成两排,每个人都盯着飞转的机子,旁边工作平台上堆着成筐的鞋帮鞋底,比起外面的寒风凛冽,车间内却别样温暖。这是笔者日前在宿豫区来龙新城水庄村鞋厂所看到的一幕。今年以来,宿豫区来龙新城紧紧围绕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增收这一主题,推行“一村一策“,打造”一村一品“,积极培育新的增长点,犹如燎原之火,生生不息。
“房东经济”:厂房租赁收益很好
“这个厂房是上级对口帮扶单位支持村里援建的,包括前面的门面,总投入在110万元左右。本来村里打算直接卖给企业,后来一合计,不如租。每年都有收益,等将来集体有点积累,自己在里面办厂。”,谈到刚刚投产的鞋厂,水庄村党支部书记申剑颇为自豪地说。
村里除了这个项目,还有一个养殖大户租赁了20亩土地办起高效农业养殖场——宿迁宏元兔业。在老宿沭路北侧,远远望去有一个用石棉瓦建成的养殖场。“我这栏里养了5000多只獭兔,效益好着呢,每年能赚20多万元。”养兔大户陈洋洋一边给兔子添加饲料,一边高兴地说。
通过厂房和土地租赁,水庄村每年可以为集体增加10余万元的收入,同时,还可以解决100多名人员的就业问题,“房东经济”让村里尝到了甜头。
“家庭农场”:田里种起了有机稻
现代人都渴望生态、绿色的食材。无污染、纯天然、有机认证成了有力卖点。瞄准这一市场前景,2010年12月,在光明村党支部书记李江的带领下,村里成立了宿豫区豫东稻麦合作社,开始种植有机稻米,并注册了“羽姬”有机大米商标,李江自己担任合作社社长。
“目前,我们有机稻的种植面积在1200多亩。在种植上,我们聘请了江苏省农科院专家全程参与指导,从育秧到栽植再到田间管理,整个过程不使用任何化肥农药,所以完全可以保证有机稻的品质和安全性。有机稻的种植成本、亩产量低,销售价格也偏高。”聊起有机稻种植,李江如数家珍。连京东商城ceo刘强东都曾发微博感慨:“家乡光明村的有机稻品质和安全性无可置疑,唯一遗憾的是‘有点贵’”。经过四年的品牌宣传和市场培育,“羽姬”有机稻得到越来越多的市场认可。李江说,计划2015年将继续扩大有机稻种植面积,打造“家庭农场”并建成自己的有机大米包装、仓储生产车间1000平方米,届时年可带动脱贫致富120余户,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
不仅种植有机稻,李江还在今年建起了农家大院搞起了“农家乐”,不仅有生态养殖的鸡鸭,还有循环利用,种植各种蔬菜。虽然刚起步,但别具特色的农家风格,赶鸡撵鸭的童趣体验和地道味美的农家菜,让这个小店生意红火,吸引了不少食客。
“资产入股”:“沉睡”项目带着好运来
走进高圩村肉牛养殖场,圈舍内两排整齐的围栏,十几名工人正忙碌着,100多头肉牛在悠闲地进食。
2013年8月,从区直部门被选派到来龙新城高圩村挂职“第一书记”的邹云辉,面对省定经济薄弱村,集体经济几乎一张白纸在苦苦地思索着:“如何摆脱贫困的帽子?必须依靠帮扶单位的支持,尝试新的经营思路。”
不久,该村开始与原承包村集体土地的企业进行清算,对部分效益不佳,甚至濒临倒闭的企业,采取土地入股、年底分红的形式,进行农业招商,盘活闲置资产。很快,经过考察和洽谈,以资产入股的合作模式,招引了宿城区一周姓老板投资150余万元,在原养鸡场场地办起了肉牛养殖场。“你别看这个养牛场只有100来头肉牛,可市场行情很好,仅这一个项目,每年可以为村里带来四五万元的收入,带动地方就业20人!”邹云辉说。
来龙新城党工委书记丁必江感言:“村级党支部能否有战斗力,关键要看村级经济实力强不强,促进薄弱村脱贫,不仅要有好思路,还要有好的带头人。‘一村一品’让来龙新城村级集体经济生机勃发,预计2014年,全镇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实现310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5%。”
编辑:张国庆 责任编辑:杨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