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施农业抗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能力强,旱涝保收,是提高农业效益、农民增收致富的可靠途径。天祝藏族自治县强力推进“设施农牧业+特色林果业”主体生产模式,加大设施农牧业的建设力度,切实帮助农民发展日光温室和暖棚养殖,集中连片发展设施农牧业,壮大日光温室和暖棚养殖规模,引导农民走发展设施农牧业增收致富的路子,让农牧民在结构调整、设施农牧业中得到实惠。
2014年,天祝全县完成设施农牧业5.07万亩,全县日光温室连片示范点达到100多个,规模养殖场(小区)达到1056个,设施农牧业总规模达到13万亩以上,实现户均3亩棚目标。
一
天祝县委、县政府把设施农牧业发展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成立由县上主要领导任组长,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和乡镇党委书记组成的设施农牧业建设领导小组,全面推行“县上扶持引导,部门联合推动,乡镇组织实施,农户具体建设”和“一个部门包抓一个产业”的工作机制,切实实行县级领导包抓乡镇,乡镇领导、联村单位、联户干部、技术干部包村、包户制度,狠抓设施农牧业建设任务落实。同时,将设施农牧业建设工作指标纳入干部工作实绩考核目标体系,确保组织领导、政策措施、具体规划、群众参与、资金筹措、技术服务、督促检查七到位,形成了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天祝县按照“规模化、区域性、多品种、高效益”发展方向,以实现农户户均3亩棚为目标,先后制定了《天祝县金强川高原设施农业发展规划》《天祝县草食产业发展规划》《天祝县红提葡萄产业发展规划》和《天祝县食用菌产业发展规划》等五大特色产业专项规划,围绕特色扩大生产规模,推进特色农牧业向优势产区集中,全力打造以设施果蔬、食用菌等为主的特色种植业基地和以天祝白牦牛、高山细毛羊、杂交肉羊、肉牛和舍饲养殖为主的特色畜牧业基地。
目前,天祝县已形成了以哈溪片的人参果,华藏寺、打柴沟、松山、天堂等乡镇的红提葡萄、果蔬,赛什斯、抓喜秀龙、朵什等乡镇的食用菌种植格局。以小黑麦等优质饲草料种植和天祝白牦牛、岔口驿马、甘肃高山细毛羊、肉毛兼用羊舍饲养殖为主的特色草原畜牧业不断壮大,形成了牛、羊、猪、獭兔等大宗肉食品均衡供应的畜牧业生产格局。全县传统农业正向效益农业、优势农业方向发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逐步提高。
二
在设施农牧业建设中,天祝县投入大量补助资金扶持设施农牧业发展,充分发挥了以奖代补、补奖结合的激励导向作用,充分调动了广大群众发展设施农牧业的积极性。
天祝县先后出台了《2014年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扶持意见》《2014年设施农牧业建设扶持政策补充意见(试行)》,对当年新建日光温室每平方米补助20元,养殖小区每平方米补助50元,卷帘机新型保温被每棚补助1500元,獭兔标准保温兔舍每平方米补助75元。
为加快推进南阳山片生态移民和设施农牧业建设进度,天祝县出台了《2014年南阳山片“下山入川”生态移民扶持意见》,按照户均3座养殖暖棚建设标准,每户补助1.4万元,并鼓励种养大户和大学生村官带头建设创业园区,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发展设施农牧业的积极性。
天祝县通过争取对口支援单位帮扶资金、发放“双联”“双业”惠农贷款和整合项目资金,支持设施农牧业发展及水、电、路、防洪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交通银行、天津市、金昌市等对口支援单位投入大量资金开展农牧民科技培训、实施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科技示范基地,有效解决了群众生产困难;各联村单位派出驻村工作队,帮助联系村、联系户搭建日光温室和养殖暖棚,有力促进了设施农牧业建设进程。
天祝县把实施“双联”“双业”惠农贷款作为解决设施农牧业发展资金“瓶颈”的一项重要措施,鼓励金融机构进一步改进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效率,扩大贷款覆盖面,助推设施农牧业发展,累计发放“双联”贷款7356户9.46亿元,“双业”贷款15112户12.3亿元;县上还将涉农项目资金加以整合,重点支持南阳山片设施农牧业建设,切实发挥了项目资金的综合效益。
2014年,天祝县日光温室可生产各类果蔬菌产品6193万公斤,实现产值2.83亿元;年末养殖暖棚存栏各类畜禽122.03万头(只),出栏64.38万头(只),肉蛋奶产量达到2.72万吨,实现增加值3.87亿元。
三
为全面提升设施农牧业生产效益,天祝县按照传统农业科技化、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思路,以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牧业为目标,进一步建立健全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加大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力度,加快农牧业科技创新与进步,推进现代农牧业发展。
天祝县全面实行技术服务承包责任制度,建立县级包乡抓点、乡级分片包村、村级人员包组的三级联动的服务机制,开展全面系统的指导服务和技术培训工作,有效提高了农牧民群众的科技素质。农牧、畜牧、林业、科技等部门积极组织县、乡农技人员深入村组农户,田间地头,通过召开座谈会,与村组干部、农户面对面交流,以会代训等多种形式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及时将信息传递到户,将先进的技术传授到人。全面实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成立专家组,确定主导产业,筛选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建立示范基地,形成了“专家组+技术指导组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户”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快速通道。2014年,先后举办了特色种植技术培训、蔬菜育苗技术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出口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业务骨干培训等专题培训1160场次,共培训农牧民5.8万人次,发放技术资料6万余份,科技入户率达100%,农业科技服务工作进一步强化,农牧民科技水平显著提高。
天祝县加大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力度,着力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先后推广普及了高原绿色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节水农业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日光温室防灾减灾、菌菜轮作、温室自动卷帘机等十项成熟技术,在全县主推7类43个农作物品种,农作物良种化程度达到96%以上。完成各类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试验120多项次,示范160多项次,示范面积累计超过100万亩,良种良法的增产增收效果明显增强。累计建成日光温室、高原夏菜、旱作农业、高效节水推广等农业综合示范点200多个,起到了典型引路、辐射带动、整体推动的积极作用。
为提升草畜产业生产效益,天祝县全力抓好国家绒毛用羊繁育体系及优质羊毛生产技术示范推广,推广多功能生产棚舍建设技术,建成示范点4个,推广“绵羊穿衣”技术,对穿衣的绵羊进行统一剪毛、分级、打包销售;与甘农大合作开展“天祝肉用美利奴”新品种培育工作,引调纯种南非肉用美利奴种羊110只,采用同期发情等技术,繁育羔羊1.2万只,4月龄杂交羔羊比本地羔羊平均增重3.8公斤以上,且羊毛细度达到了64支以上;与甘农大合作开展肉羊杂交试验,4月龄杂交肉羔中澳甘、白甘、邦甘羔羊产肉量分别达到18.5公斤、20.35公斤、16.75公斤,比同龄当地羔羊分别提高8.65公斤、10.5公斤、6.9公斤,为培育高原特色肉羔提供了技术支撑。
四
天祝县按照“储藏加工+运输销售”现代营销模式和“扩大规模、健全市场、壮大龙头、打造品牌、提质增效”发展思路,围绕特色优势产业,进一步出台和落实优惠政策,通过贷款贴息、以奖代补、项目扶持等多种形式,培育壮大了正阳、天润、介实、高原魂等一批与农业主导产业发展关联度高、规模大、效益好的龙头加工企业,鼓励支持企业加大产业基地建设,扩大生产规模,开展技术改造与创新,不断增强企业的带动和支撑作用。
天祝县大力培育和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民经纪人和运销大户,不断扩大农业专业合作组织覆盖面,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和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2014年,新登记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达300家,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672家,合作社共发展会员3534人,带动非成员农户数5684户,培训成员和农民4200人次。
天祝县把设施农牧业建设、农畜产品物流园、冷链气调库建设等做为农业招商引资的重点,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的多种方式,积极引进雪峰源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新龙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绿龙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多家省内外生产企业和客商来天祝从事设施农牧业生产和农畜产品销售,有效助推了设施农牧业产业化发展进程。
为大力提升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天祝县着力实施品牌战略,先后打造出了“介实”“乌鞘岭”“天祝白牦牛”“高原红提葡萄”“哈溪人参果”等多个特色品牌,产品主要销往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青岛等大中城市及港澳台地区,还出口到日本、泰国、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高山嫩豆苗、荷兰豆、甜脆豆、高山娃娃菜等19个农畜产品获得绿色A级食品认证,人参果和红提葡萄通过有机食品认证,红提葡萄被中国果品流通协会评为“中华名果”。“天祝白牦牛”“天祝白牦牛肉”和“岔口驿马”特色畜种及产品,被国家工商总局核准注册,获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编辑:张国庆 责任编辑:杨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