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

依靠科技带领村民致富

2014-12-19 11:49:50  来源:新疆日报  作者:井波摄一问
采访人:本报记者井波尼加提·依明

被采访人:自治区科技厅纪检组长、住墨玉县萨依巴格乡克西拉克村工作组组长何建国

何建国(左二)与工作组成员一起给老百姓讲解养殖技术。本报记者井波摄一问:做了什么立足长远谋发展

我们在入户走访时,一直考虑如何让入户走访的结果能更好地发挥作用,于是,我们在全县率先给每户构建“族谱图”。

全村350户、1234人中有27个家族,其中8个大家族占到近一半人口。通过一个“族谱图”,可以清晰地反映出一个村民在这个家族中的关系。

这项工作的完成,不仅得到和田地区和县上的肯定,还在全县推广。因为这样做不仅可以对社会管理、基层组织建设有作用,还对干部选拔有帮助。同时,利用家族的关系掌握村民的亲缘关系,及时排除不稳定隐患。

在构建“族谱图”的基础上,我们与村委会、村警“三位一体”联合开展社会管理基础数据摸排采集核查专项工作,建村民基本信息数据库,并利用无人机航拍全村。今后只要在电脑上点到哪家,家庭成员、村民基本信息等每户70多项内容清楚呈现眼前。我们把科技的手段与社会管理、基层组织建设结合,进一步提升“四知四清四掌握”的层次。

我们坚持立足长远,不计较一时得失,为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思路,将帮扶目标由“帮扶到户”变为“帮扶到村”,所有项目的政策性投入均以村委会入股方式体现,实现壮大村集体经济。同时,从调整产业结构入手,建地毯编织厂、家禽屠宰厂、饲料加工厂,实施林下养殖,开展精品果园建设,带领农民致富增收。

二问:有啥变化

变等靠要为自己努力

住村工作开展以来,我们并没有把访贫问苦作为工作的重点,除了一些基本的惠民生工作外,我们把主要精力放在壮大村集体经济和带领村民致富上,而且对一些贫困户,我们宁肯给生产资料,也不给生活用品,激发他们自己努力致富,改变等靠要思想。

住村9个多月,村民的思想变化是从充满期待,到略微失望,再到充满信心。

刚住村时,村民提了63项要求都是要什么,通过我们带着村民干,他们听到、看到使用科学方法带来的显著效果,开始主动接受先进的生产方式,自己转变观念。

村民现在是靠自己的双手、靠自己的努力、靠科学技术去致富。村民主动提出要去外地参加养殖、地毯编织等培训。不少村民天天围着村干部转,打听有哪些项目,他们可以加入。可以说,我们用科学技术改变了村民的生活状态,把以现代文化为引领落到实实在在的方面。

村党支部现在更多的是思考今后村的发展,如何壮大集体经济,延伸产业链。同时,村干部的威信提高、村凝聚力提升。今年增加的村集体收入,村委会考虑用增收的钱免去村民今年的水费。他们也认识到,村集体挣钱后就要为老百姓办事。

我们还让村里的产业结构由单一变为多元。以前村里就是种核桃和外出打工,现在发展了林下产业经济,改变林果品种,建地毯厂等。通过这些举措,提高了村的组织化程度,村民现在是围着村转。

编辑:张国庆 责任编辑:杨嘉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